• 回到數碼港

    早上我在健身室做完運動,痛快地淋過浴後,上街買了一點外賣,準備好好享受。此際我的電話響起,來電者是我的好朋友,一位web3初創的CEO。

    「你可不可以幫我?」這是他劈頭的第一句話,語氣又焦慮又帶著猶疑。

    因為幣市長期低迷,他們去年年底精簡了人手,卻沒想到之後發行的NFT居然十分成功,致工作量急增,碰巧一位得力助手因病入院,結果要在人手短缺下應付排山倒海的工作,不得不告急。

    他大概也算準了我這人頗講義氣,定會幫他,所以也不轉彎抹角,開門見山便道出窘境。於是我答應他,下周就去他公司報到,每周三天,與他並肩把這難關渡過了再說。

    朋友的辦公室在數碼港,對很多人來說長途跋涉到這山旮旯地方上班實在折磨,但我自立門戶前曾在這兒工作過四、五年,對數碼港頗有感情,倒也不介意。只是要我這個「三天打魚、兩天曬網」的「獵人」,忽然轉型為晴耕雨讀的「農夫」,頗不習慣。念在多年情誼份上,且自忍一忍吧。

    (相關舊文:打獵與耕田點解要返工?

    上班數周,親身投入web3初創的世界,有幾點觀察。第一個感受是:怎麼竟沒有人上班?說完全無人在辦公室是有點誇張,但每天回公司報到的,似乎只有負責財務的高層,此外就數我和當CEO的朋友留在辦公室的時間最多。其餘負責產品、營銷、開發的,都很少回辦公室來,以遙距工作為主,這是三年疫情為工作環境帶來的一個主要轉變。

    復常後許多企業已全面取消遙距工作,但科技公司卻是例外,因為科技公司有許多以結果而非工時衡量成績的職位,如程式員,頗適應遙距工作的模式。但不少管理層也留意到,在全面遙距工作的情況下,有些員工的生產力並不如前;而需要團隊間緊密溝通的工作,也不宜全面遙距進行,因為許多洽商和交流都是即時或即興的,需要同事們同時同場才能有效地進行。以我和朋友為例,「朝夕相對」下可不時討論許多問題,大家的工作效率都很高,幾乎達到「一日解決一個問題」的境界。

    一家公司要取締或減少遙距工作,或多或少會引起員工們反彈,但不改又如何提升他們的生產力和溝通效率呢?須得有個中間落墨的方案,才能圓滿解決。

    (相關舊文:搵食與返工雕欄玉砌應猶在

    另一個觀察是,開發和推廣web3產品,與web2的做法大相逕庭。Web2是個產品主導的時代(product driven),好產品自然有好口碑,配合各種數碼營銷手段,不難達到一傳十、十傳百的效果。但web3是個「社群導向」(community driven)的時代,如何增加社群黏性、維持社群熱度,對web3產品如NFT的成敗極為重要。

    Web3產品的主要推廣平台是Twitter和Discord,一般來說Twitter的受眾比較闊,Discord上的則多數是通過驗證後、某NFT的持有者。在Discord上,因受眾以持份者自居,所以他們很在乎產品的開發和員工的投入,想掌握產品的進度、期望與開發團隊有更多互動、渴求不時得到犒賞(incentives)等,最重要是,他們需要盼望,覺得手持的NFT可以給他們一些別人沒有的好處,這樣才會長期持有,否則難保不將之放到NFT的二手交易平台如Opensea上沽售。一旦某NFT的價格回落至鑄價(mint price)以下,該NFT的開發團隊就會很頭痛,因為會遭持份者不斷轟炸(FUD),寢食難安。

    這樣說大概會令做慣web2的團隊很焦慮,擔心無從入手。但管理web3社群也有一道「殺手鐧」,能輕易平服社群騷動,那就是得到一位「德高望重」的「管理人」或「版主」(Mod,即moderator)坐鎮。例如Keungz,他在Twitter上有超過20萬followers,比9GAGCEO還多,他講一句話的份量,比我這種年資短、沒影響力的茄喱啡說一千句還有效。然而一個普通的NFT團隊,又如何請得動像Keungz這種「大神」們現身支持呢?那又是另一番學問了。Web3世界就是這樣一個弱肉強食的森林。

    (相關舊文:歡迎光臨元宇宙9GAG的迷因帝國

    我離開數碼港時,科技界仍是以手機應用程式mobile apps為主的年代,沒想到才不過幾年光景,它已被元宇宙的種種新奇事物所掩蓋,而且團隊更年輕、更進取。要在這時代生存,究竟應著眼於不斷冒起的新事物,還是該鑽研歷久不衰的技能,才有更強的適應力?每人有不同答案,反正朋友告急時想起我,大概不是因為我懂web3吧。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分上下兩則,於3月31日和今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9GAG的迷因帝國

    1月中我和一位做財經媒體的朋友碰面,提到9GAG剛剛發行其聳動全球NFT社群的項目Captainz,對方一臉茫然,似乎不知有這回事。

    「12分鐘內賣出9,999個NFT、共錄得9,801ETH進賬,眼下相當於1,300萬美元或逾1億港幣喎!這可比搞IPO慳水慳力又賺得多。」我一口氣唸出連串數字,又覺「12分鐘籌逾億港幣」有點誇張,恐自己記錯,低頭重看一遍9GAG CEO Ray在朋友群中發出的訊息,證實是這些數字無疑。

    1月5日9GAG發行Captainz後不久,沉寂多時的比特幣BTC也巧合地蠢蠢欲動,從17,000美元升到至今逾23,000美元,帶動其他加密幣亦冉冉上升。執筆時ETH價值約在1,650美元,換言之,9GAG發行NFT項目Captainz籌得的ETH,如今價值超過1,600萬美元(或逾1.2億港元),在幣市寒冬中格外引人注目。此役再次障顯9GAG作為國際級初創的號召力,直與發行NFT籃籌BAYCYuga Labs平分春色。

    Ray告訴我,團隊在2021年的聖誕節決定投身web3之中,這一年,「9GAG原來的生意前所未有地好。」他解釋,成績好只是因為過去做得不夠給力,而這一年格外努力所致,往下走,原來的經營模式恐怕越來越難持續,所以必須轉型。要在公司正處高峰時號召同事們轉跑道,想來絕不容易,但爆發疫症也許帶來了契機。

    2020年是疫症肆虐全球的第一年,9GAG在那年5月決定放棄租用辦公室,全體成員WFH(在家工作)。上班模式轉變後,Ray似乎對工作的意義有很多反省與思考,期間我聽他提過三、四種接下來想做的生意,只是都和web3無關。Ray大約也是在這段時間開始成為加密幣的信徒,還把個人相當部份的資產轉為加密幣,身體力行skin in the game(切膚之痛)。9GAG最終決心在2021年聖誕轉型搞Memeland,我想與Ray個人在這段時間的摸索或者有關。

    (相關舊文:雕欄玉砌應猶在

    2022年Ray因為照顧家庭,絕大部份時間深居簡出,但他以「9gagceo」的身份,在web3圈子極為活躍。我一位也是做web3項目的好朋友期間與Ray交流頻頻,透露Ray一絲不苟地投入這個新領域,一天8小時工作裏,大約6小時都在Twitter、Discord或各web3社群中流連,與粉絲互動,建立自己的形像。目前9gagceo的Twitter上有超過18萬名追隨者。

    我向Ray求證是不是真的每天花那麼多時間在社群上,他嗤之以鼻,「邊有咁多」,只是透露了在過去一段時間裏,花了足足2,000ETH去收集各類知名的NFT,並在一個訪問中提及,作為NFT項目的創辦人,應「購買足夠多的 NFT 去了解作為 Holder 視角的偏見」,即是必須有skin in the game。他的體會是,web3世界有兩種人,一種熱衷「炒幣」,另一種喜歡參與社群活動,而購買NFT的大部份是後者,所以欲做好NFT項目,必須在社群上多下功夫,以保持參與者的投入和項目的熱度。9GAG建立的NFT社群就是Memeland,目前在Twitter上有超過36.5萬名追隨者

    說到做好NFT項目必先建立社群,我自以為是道,一直以來9GAG以meme圖(迷因圖)聞名世界,在各社交平台上累積了數以億計粉絲,不正是上佳的社群基礎嗎?Ray糾正我,這是外界一大誤解,「Memeland上只有大約10%成員來自原來的9GAG社群」,他說,參與NFT項目的手上多少得有點加密幣,那和純綷在網上流連、不介意點擊廣告的「屌絲」難以相提並論。

    回說這次Memeland發行的Captainz,實為他們的第三個NFT項目,在這之前他們發售過MVP、空投過Potatoz,都取得佳績,令選擇在幣市寒冬中降臨的Captainz格外使人憧憬。幸它亦不負眾望,以1.069ETH訂價的Captainz在12分鐘內售罄,並很快在Opensea上出現達10-12ETH的二手交易價,目前的地板價(floor price)約為4.2ETH。

    我向Ray提到,沒有太多本地媒體報導Memeland在全球NFT社群中創出的亮麗成績,像我提到的那位財經媒體負責人也不知情,你們是不是因為本地市場太小,所以不屑在香港宣傳?

    Ray胸有成竹道,「唔會,黎緊我哋會大搞。」他們正部署將於本地市場展開的計劃,大家很快就知端倪了。

    參考文章:

    NFT新熱點》詳解 Memeland:12分鐘1200萬美元銷售,2億人的迷因帝國大遷徙

    9GAG NFT》Memeland 推新項目 Captainz!引爆熊市搶白單熱潮

    ***

    本文分上下兩集,於上周五及今天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歡迎光臨元宇宙

    web3的人和上一代完全不同,如果用web2.0的思維去理解他們,你肯定無法猜透他們在想什麼。」坐在Café Landmark的阿強,身穿一件全黑連帽衛衣,上面有個獨特的白色骷髗頭像。他面前是一杯微溫的skim milk Flat White,他說話的語氣也是不慍不火的。那web3的人到底在想什麼?我急不及待地問。

    「web3的人通常很年輕,最多三十出頭,在現實世界可能是個loser,但在『元宇宙』,他或擁有好幾個CryptoPunksBoredApe,還有數萬個『eth』(ethereum,以太幣)身家和各式各樣tokens。他們在元宇宙富可敵國,是人上人。」阿強一口氣數出連串當下最火熱的名詞,然後頓了一下。

    昨晚在一個Discord平台,一群網民在阿強朋友的社群發颷,就在事情快要鬧得失控之際,阿強憑一個經認證的CyberKongz頭像僅僅說了一句話,立即令那批想鬧事的人噤聲,完全穩住局面。阿強的身份不止從頭像上得到證明,還有他那收藏了各種NFT的錢包,都讓人一目了然,並發揮威懾作用。擁有一些珍貴、罕見的NFT如CyberKongz或BAYC,不僅顯示你的財產,更證明你的眼光和地位。在元宇宙的世界,階級原來如此分明。

    接著他解答我的疑問,「web3的人喜歡嘲笑現實世界中有財有勢的人,尤其來自傳統金融界那些。他們擁有強烈的反叛之心,想改變世界。」

    前不久有個印尼的中學生把自己三年來近1000幅自拍照製成NFT拍賣,孰料竟賣出近百萬美元(執筆時在OpenSea平台的交易額為384個ETH),這樣巨大的成功恐怕連他本人也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。然而這位中學生並不是「英雄」,故事的真正主角是幾個加密貨幣圈子中的年輕KOL如Arnold Poernomo等,他們在自己的Twitter平台吹捧這個可笑的主意,並從點石成金中獲得莫大滿足感:瞧,只要我們唱好,再「膠」的貨色也變炙手可熱!在元宇宙的世界,這幾位KOL就相當於現實中的華爾街大鱷,有能力把各股票價格隨心意舞高弄低。

    說著說著,咖啡涼了,我們離開置地廣場,相約下回再見。臨走前我轉身望了一眼阿強的背影,他已淹沒在中環的人潮裏,以不徐不疾的步伐遠去。此時要從人群中找出阿強很難,但如果你有機會光臨元宇宙,相信一眼就能認出他。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