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《惡血》最終章

    2015年今天(10月15日),兩度獲普立茲獎的《華爾街日報》調查記者John Carreyrou,向當時矽谷最炙手可熱的初創Theranos投下震撼彈,指其向投資者及公眾聲稱的血液檢測產品和保健願景,全屬子虛烏有,是創辦人Elizabeth Holmes妄顧後果的誇誇其談。報導掀起拉倒Theranos的序幕,不久之後,這家市值一度高達90億美元的初創迅速崩塌,創辦人先後被美國證監(SEC)及聯邦法院盯上,還要面臨一旦罪成最高監禁二十年的審訊。

    Elizabeth Holmes有關12項欺詐罪(wire fraud) 的審訊已在今年8月31日展開,預計需時三個月,陪審團由7男5女組成,均聲稱沒有看過John Carreyrou揭發此案的書Bad Blood或有關Theranos的任何報導。趁此案開審,關鍵人物John Carreyrou也製作了一系列Podcast節目,題為「《惡血》最終章」(Blood Bad The Final Chapter),除跟進審訊過程外,亦為此案由被踢爆至今六年的發展作補白,並透過訪談相關人物作多方面評論。節目水準甚高,值得捧場。

    Theranos這宗矽谷近年最大騙案的規模誇張得離譜,而Elizabeth Holmes的性格及經歷亦甚傳奇,究竟她的近況如何?

    這位金髮碧眼女郎19歲創辦Theranos,一度被捧為矽谷最偉大的超新星,謊言被揭穿後可謂惡名昭彰。但能夠騙下眾多著名投資者數以十億美元注資的,畢竟絕非等閒之輩。她2018年先過一關,與SEC就其欺詐投資者的指控達成和解,支付50萬美元了事;在面臨審訊前,Elizabeth Holmes先與一同被控的男友Sunny Balwani分手(還指控對方性侵及操控自己,試圖為洗脫罪嫌舖路)、再下嫁比她小8歲的酒店集團繼承人Billy Evans(據說此富家子為她深深著迷)、並且在審訊前一個月誕下兒子(審訊並因她懷孕而被推遲)。

    看到這裏,相信你也和許多旁觀者一樣感到深深不忿:一個「擘大眼講大話」、欺詐投資者巨款、置病人生死於不顧的人,居然還能享受自由、財富與美滿家庭?世道竟如此不公?兩個月後審訊結束,便知分曉。無論如何,像John Carreyrou與一眾告密者般具正義感的人,一定對她窮追不捨。

    相關舊文:離奇過小說金髮美人成魔之路矽谷超新星的殞落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香港與矽谷連線

    上月初,中大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(ORKTS)來訊,說一位身在矽谷的中大校友想在香港宣傳一項和初創有關的活動,不知我能否幫上忙,為我倆作了介紹。我和這位叫林天然(Philip Lam)的校友隔著半個地球、15小時時差通了一通電話後,才發現彼此的共同朋友甚多。

    Philip在中大數學系畢業後往加拿大的UBC進修電腦碩士,此後留在北美洲西岸,曾加入微軟和蘋果任軟件工程師。四年前港人李景輝(David Lee)聯同幾位離開蘋果團隊的好友創業,成立NEX Team Inc.,Philip也是合夥人之一。NEX旗下首個應用程式HomeCourt不久橫空出世,2018年還登上蘋果發佈會的舞台,聲勢一時無兩。Philip道早從David口中聽說過我,未料到這次終由母校牽線連繫上了。

    (相關舊文:勁旅出山香港人打世界波創業的三個關口

    雖然初創工作繁重,但Philip一直心繫香港,年多前夥同另一位矽谷港人、曾任職著名加速器500 Startups的Edith Yeung成立了一個叫FoundersHK(港創人)的平台,以非牟利性質,矢志助香港成為世界初創之都、把更多優秀的香港初創團隊介紹到矽谷去。這位Edith在香港人的初創圈子也是位風頭人物,經她手融資的初創極多,前面提到的HomeCourt也是其中之一。兩年前她離開500 Startups後自立門戶,以RaceCapital合夥人身份繼續活躍於兩地的創投圈子。

    香港初創常面臨兩大難題,一是本地市場太小,二是融資太難,而兩者又互為因果:市場太小難吸引投資者垂青,缺乏資金的又很難突破本地市場。但Philip他們多年來在矽谷遇上不少來自香港的初創人才或團隊,知道本地不乏創科精英,很想助更多香港初創踏上國際舞台。這次舉行為期八週的加速器計劃,望招募優秀的香港初創團隊免費參加,助其踏出邁向世界的第一步。

    執筆時Philip告訴我,已有逾100隊初創報名參加!其中最有潛力踏上國際舞台者將獲挑選進入「加速器」計劃(例如已推出受歡迎的產品、營業額或用戶增長勢頭佳、或團隊與技術水平高者等),並於十月舉行的Demo Day,向投資者如Sequoia、Matrix Partner、500 Startups、Race Capital等作演示。加速器的報名期至7月12日截止,Philip估計最終將有6-8隊出線。

    我曾提及一個叫「矽谷港人論壇」的組織,由一群年輕矽谷港人組成,也有不定期舉行聚會,為當地港人提供職場與社交上的支援。想到不少人離港後即使花果飄零散落東西,仍心繫香港,很是感動。香港雖小,但人才密度高,望更多香港初創如NEX Team般創出一番成就,為後進樹立榜樣,替港人增光。

    (相關舊文:搵工跳槽捷徑?香港人在矽谷

    相關網站:FoundersHK Accelerate 2021(7月12日截止報名)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搵工跳槽捷徑?

    認識不少科技界朋友,對去留問題已去到不是考慮,而是行動的階段。科技企業雲集的矽谷,雖曰「灣區不易居」,但也是個熱門選擇。欲留在當地,首務是找到一份好工作,但有志闖進矽谷的,都自詡有一技之長,如何才能突圍而出?

    我想起最近冒起的一個網站叫Rooftop Slushie。話說科網公司一向求才若渴,其中不少大企業有舉薦制度,歡迎現任員工向公司推薦自己認識的優秀校友、朋友,壯大人才庫,增加本身的競爭優勢。不論對企業或員工,這都是個雙贏的方法,令人才和職位空缺的配對更有效率,所以深受歡迎,也行之有效。沒料到被「開發」成一門生意。

    Rooftop Slushie的創辦人們本來經營一個叫Blind的匿名論壇,吸引不少科技公司從業員來這兒來吐槽。隨論壇越做越大,網友們開始利用它的「雜項」(Misc.)功能,以小量報酬答謝為他們提供面試貼士甚至引薦工作的人。論壇負責人發現這是一門有潛力的生意,遂將這功能抽出來發揚光大,那就是Rooftop Slushie。

    我看了一篇報導,據指自去年以來,Rooftop Slushie已成功配對了11,000個引薦交易:求職者列出自己心儀的企業,「賣家」若成功為其作出引薦,即可獲20到50美元報酬,而平台從中抽取15-30%佣金。一如所料,最令求職著垂涎的企業,來自Facebook和Google。

    Rooftop Slushie的出現,令科技公司的舉薦制度有所變質。本來這是個「信任」制度:大企業信任自己的員工、在職員工又信任某自己認識的求職者,遂成配對;但當這變得商業化後,大企業僱員或為賺外快而引薦自己並不認識的人,原本的信任制度就打了折扣。無怪乎一些人力資源專家和大企業的人事部,直指Rooftop Slushie提供的服務,和賄賂無疑;Rooftop Slushie則反駁,只要使人才得到其應得的歸屬,誰管得了他怎麼得到工作?

    不知你對此有何看法,我覺得這是科技顛覆社會制度的一個典型例子。只要科技不斷進步、令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更有效,類似的爭議將持續出現、自我調整,直到新的做法被接受。如果你對「明買明賣」感到猶疑,我向大家推薦這個:「矽谷港人論壇」

    我有一位年輕網友叫Ethan,他在美國東岸讀完大學後,往矽谷發展,目前正在一家挺出名的科技公司任軟件工程師。Ethan和幾位「矽谷港人」不時以廣東話舉行聯誼活動,希望在生活或工作機會上為港人提供更多支援。我上月參加了他們一個網上活動,感覺他們是優秀熱情的年輕人。如果你也想打進當地港人圈子,不妨從裏開始(利申:我並沒有接受任何贊助啊)。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率先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見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