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《財科暗戰》嘉賓之夜

    周末下午四、五點,晴空無雲,天色正藍。冬日太陽懶洋洋地照著小花園,屋主的愛貓「桃桃」拖著蓬鬆的尾巴從家裏溜出來,蹲在草地上咪著眼看這幾個陌生人。

    他們是LikeCoin創辦人高重建、全球第一位推出華語音樂NFT的陳奐仁香港加密幣influencer李奧、和加密幣交易平台Kikitrade香港區負責人Sky。桃桃並不知道,小花園即將迎來更多客人,他們活躍於香港的加密幣圈子,大部份很年輕,而且全是牠主人的新知舊雨:《財科暗戰》章濤直播室的嘉賓。

    年多前章濤告訴我他有個構思,想自己主持一個YouTube頻道,向觀眾介紹有關加密幣和區塊鏈的知識(他很欣賞比特幣「去中心化」的理念,是個早期投資者)。近年隨比特幣越來越為人認識,公眾對整個加密幣投資市場的興趣也越來越高漲,但章濤覺得,本地大部份有關加密幣的分享平台都過於投機導向,受眾亦似乎只有炒賣的興趣,大大忽略了由區塊鏈技術帶動的這一波互聯網3.0革命,將為世界帶來的顛覆性影響。

    他平時出於興趣,閱讀、瀏覽大量有關區塊鏈技術和加密幣圈子的原始材料(以英文為主),覺得將之消化、分析後,以一般人都聽得懂的語言作解釋,提升港人在這方面的知識水平,不是很好嗎?聽罷他的構思,我當然大表支持,鼓勵他為大家正本清源,孰料他立即把握這機會,以挑戰的眼神盯著問我,別光給予不費勁的口頭支持行不行,拿出行動來吧。

    就這樣,我硬著頭皮和章濤主持了首幾集「財科暗戰」。要知道我可是個徹頭徹尾的區塊鏈/加密幣技術門外漢啊,我連它們是什麼都講不清楚,最多只能充當發問的角色,和在場為真正的主持人提供一點穩定情緒的作用而已。剛開始時,章濤會把他要講的重點一一列出,提早給我看了作準備,甚至把對白都寫出來,然後我們才開始錄影。他是製作YouTube的新手,我是對區塊鏈一竅不通的菜鳥,二人面對鏡頭的失手次數,簡直可以用「罄竹難書」來形容。有時一段十來分鐘的片子要錄一、兩小時,令人十分沮喪。但不管如何,「財科暗戰」就這樣建立起來了。

    不久,累積一定經驗後,章濤不需寫稿就能暢所欲言;再之後,他可自己獨挑大樑;再再之後,他還能做直播、甚至邀請嘉賓參與訪談!不到一年時間,「財科暗戰」在YouTube上的訂戶人數,已超過他訂下的10K目標,執筆時已超越15K了。這頻道不以炒賣為噱頭,卻能吸引這麼多人訂閱,殊不容易。章濤告訴我,曾有幾個訂戶聯袂請他食飯交流,結果出席的都是有相當學識和投資經驗的人,能擁有這些高質素的支持者,令他樂滋滋。他不止一次向我說,開始「財科暗戰」是我一年來做得最好的決定。章濤一方面達到自己「普及教育」的使命,另一方面藉邀請嘉賓分享知識的緣故,結交到一群熱愛加密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朋友,豈不樂哉?如今還能把分享過的知識重新整理、撰寫、結集成書,夫復何求呢。

    夜幕低垂,明月高掛,桃桃受不住小花園的熱鬧,早就躲回房間裏去了。喇叭溫柔地播放陳奐仁手機上的曲單,賓客們仍酒酣耳熟,興緻正高,不過大家都識趣地準備打道回府。不知誰召車後打趣道,人人都在爭車子,把gas fee都搶貴了;另一人接嘴道,定是我給的gas fee不夠高,要等十多分鐘呢。大家熙熙攘攘地,帶笑說著只有加密幣投資者才聽得懂的笑話⋯⋯隨大眾對加密幣和區塊鏈的認知在提升,這情景相信很快會在不同的地點重演呢。

    ***

    本文為章濤新書《財科暗戰》(2022年出版)的序

  • 名人也創業

    我把「廖碧兒」和「方力申」的名字同時鍵入Google Search,並沒有太多搜尋結果。最早的新聞發生在2006年,他們都出現在電視節目《美女廚房》中,方力申是主持,廖碧兒任參加者;較近期一點的則有上月的新聞,二人同時出席一位藝術家的書法展覽。其他可謂絕無僅有了。沒想到就在這篇文章見報的當天,他倆將難得地同台亮相,並且用名人以外的身份:創業者

    貿發局(HKTDC)一連三天舉行「創業日」,方力申和廖碧兒都躋身其中,是第三天一個對談節目的參與者,題為「名人創業家 – 踏上成功路」,由我擔任主持。我對娛樂新聞所知有限,若不是主辦單位的邀請,渾然不知兩位名人原來都創辦了自己的企業,一位是酒商,另一位開辦游泳學校。我臨急抱佛就二人的背景做了一點資料搜集,發現他倆除了同時身為名人和創業者外,還另有一些共通之處。

    首先二人年紀相仿,出道的時間也差不多。廖碧兒1979年1月出生,2000年當上溫哥華華裔小姐冠軍,2001年回港參選國際華裔小姐奪魁,同年加入成為無線電視藝員,晉身娛樂圈。她在加拿大出生與長大,中文並非第一語言,但這些年來在港發展,已練就十分流利的廣東話。方力申比她小一歲左右,因祖父和父親都熱愛游泳,從小就被發掘出游泳天份,曾代表香港參加2000年悉尼奧運,並在200米背泳及400米混合泳中打破香港紀錄,其中混合泳的紀錄值到2021年才被16歲小將衛恆恩(Peter Whittington)打破。他2001年加入娛樂圈、2004年於港大商學院畢業。

    毫無疑問,廖、方二人都有天份、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取勝、而且成名得早。

    此外,他們都從興趣中打下創業的基礎。方力申無論泳術或「飛魚」形像均深入民心,他2018年開辦泳術學校Hong Kong Swimming Academy可謂完全符合founder-market fit的教科書定義:”Founder/market fit means the founders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market they are entering, and are people who “personify their product, business and ultimately their company.””但方力申創業並非如他游泳般「贏在起跑線」,因為他碰上的時機不對,先是社會運動,再來是疫情衝擊,苦撐了三年才收支平衡,箇中壓力可想而知。

    至於廖碧兒,據說是入行後才發掘出品酒的興趣來的。她2008年在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加州Napa Valley找到一塊酒地投資,開始生產以自家品牌Bellavizio命名的葡萄酒,後來再創立網購平台Wine Maven,本身還考獲國際品酒認證Level 3資格,對品酒、釀酒的學問,一點也不馬虎。

    (相關舊文:何詩蓓的成功方程式

    我雖接觸過許多創業者,但很少和擁名人身份的打交道。難得貿發局找到的廖、方二人均具非常鮮明的形像,除關於創業的一般問題外,我還想有針對性地與他們談兩個話題:

    一是運動員創業。「魔術手」Magic Johnson、Michael Jordan、LeBron James等,都曾是頂尖世界級運動員,繼而轉型當上企業家。優秀的運動員和企業家是不是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?

    (相關舊文:奧運精英給初創的啟示

    二是女明星創業。大部份有關廖碧兒的新聞,都是有關她感情生活的八卦。女性創業已背負不少標籤了,何況是漂亮的女明星。她如何應對別人對她創業熱誠和能力的質疑?

    (相關舊文:女人創業難女人創業 先苦後甜女創業家逆轉勝

    你們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,我大概正為此次對談作最後準備。活動是線上舉行的,如果來得及的話,歡迎報名參加;要不,如果和兩位嘉賓聊天後有好聽的故事,改天再寫專欄和大家分享。

    附:對談全紀錄(YouTube)

    ***

    本文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送貨的老闆

    范俊彥(Vincent)大學畢業後從事企業顧問十多年,他還擁有電商(eBusiness Management)碩士學位和MBA,怎會想到有一天要換上Polo制服,為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送外賣,還毫無怨言?這種心情,大概只有創業的過來人才明白。

    他和兩位合夥人趙家祺(KK)、謝杰明(Cliff)成立Zeek智能物流平台前,在一家物流龍頭企業任職,接手一個項目,要為香港的麥當勞提供24小時即時配送服務,這在當時屬於該物流企業未開拓的領域。

    物流是非常貼地的行業,任你再能言善道,也得把貨送到才是王道。為完成任務,Vincent需要為客戶物色一支可堪信賴的在地團隊,他看上了由國內回港創業的KK和Cliff。

    話說KK和Cliff是中學兼大學同窗,2015年KK回廣州創業,以手機App「幫幫兔」提供跑腿服務。這類服務當時正處風口,競爭非常激烈,他們籌得數百萬美元苦戰兩年不果,只得回港重整旗鼓。恰巧遇上尋找合作夥伴的Vincent,可謂一拍即合,Vincent更辭去原來的高薪厚職,加入成為新公司的三位合夥人之一。順利成章地,麥當勞是他們的首批客戶,而該龍頭物流公司也成為這家公司的早期投資者之一。Vincent形容,這是企業內部創新、分拆的典型案例。

    24小時配送服務正式面世初期,三人不容有失,緊盯客人的下單情況,隨機應變,「試過半夜真的有人下單,我都要自己送。」Vincent回憶道。說來話巧,最近我和一位客戶閒聊,他們剛巧是Zeek的合作夥伴,提到某天與Zeek進行網上會議期間,其中一位合夥人不得不臨時中斷,「我在送貨,要入𨋢先!」堂堂老闆親力親為,想必是非常任務。

    Zeek標榜「快電商」,自然非常重視貨物配送的速度。其中,他們的「即時配送」提供最快30分鐘內完成的服務,獲不少餐廳採用。我問Vincent,現在的外賣配送已有Deliveroo,Foodpanda和Uber Eats三大平台,為什麼還有餐廳要用你們?

    答案是數據。餐廳使用上述外賣速遞服務當然方便,但顧客下單的數據亦被拱手相讓,若將來想擴展業務,如推出具針對性的營銷資訊增加生意額,就會一籌莫展。Zeek可為餐廳提供SaaS方案,讓他們「自己流量自己管」,故能以此突圍。經他解釋後,我才恍然大悟。真是隔行如隔山。

    成立兩年多,最近Zeek轉趨高調,大賣廣告。其實他們的顧客以企業為主(B2B),一般來說毋須向消費者宣傳,不過他們已累積融資2,500萬美元,又決心進軍東南亞市場(目前收入以香港為主),提高知名度有利開拓。疫情爆發後配送服務生意倍增,他們亦籌躇滿志,KK更不諱言以兩年後上市為目標

    同為本地物流方案,GoGoX披荊斬棘地用了八年時間,才從初創走到上市,Zeek會否走得更快更遠?不久便知分曉。

    ***

    本文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