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問誰領風騷

    (接上文:盤點FAANG最新業績

    疫症下審視美國五大科企FAANG(Facebook, Amazon, Apple, Netflix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)的最新業績,除Amazon和Netflix皆明顯受惠,錄得用戶、 用量或收入增長外,其餘三大則較難有一面倒的說法。

    先說收入最高的Apple吧。最新季度收入580億美元,略高於預期,但佔收入份額一半的iPhone,按年卻錄得7%跌幅,而且估計次季表現更差。在疫情持續下,生產和零售都受創,「賣電話」的生意自然欠佳。不過Apple的訂閱服務收入如iCloud或Apple Music等卻有增長,加入手握近2,000億美元現金儲備,無損霸主之位。

    季度收入為410億美元的Google母公司Alphabet,業績不過不失。Alphabet是全球首屈一指的「廣告公司」,廣告生意佔季度收入八成,即使在疫情下,亦較去年同期上升約10%。不過,一向在Google上大灑金錢的旅遊網站如Expedia,因疫情關係決定將廣告支出緊縮至過去的20%。一葉知秋,Alphabet廣告收入前景未許樂觀。幸好其雲端服務收入增長52%,雖然暫時佔比不高,但競爭力不容小覷。

    最後輪到Facebook。Facebook最新的全球活躍用戶為每月26億人,期內平均每人為Facebook帶來6.95美元收入。值得留意的是,Facebook幾乎完全依賴廣告收入(達98%),所以它必須持續增加用戶以確保營運表現,可惜用戶老化和增長放緩卻是揮之不去的陰影,尤其在後起之秀如TikTok/抖音的挑戰下,更顯嚴峻。幸好Facebook手持600億美元現金的「彈藥」,而經濟低迷正是入手的好機會,且看Facebook能否在Instagram後再下一城,一舉兼併對手和用戶了。

    我因為好奇科技公司在疫症下的表現而做了一點簡單的資料搜集,卻發現FAANG之間很難互相比較,因為它們的產品、服務、營運模式、CEO作風等統統不同,並互有競爭。例如Google和Facebook的收入都以賣廣告為主,而Amazon、Google和Apple均涉足雲端服務,還有Amazon和Apple皆想在串流平台上向Netflix分一杯羹等。

    而它們之間最大的共通點,是都掌握了龐大的用戶數據。或者可以這樣推測:誰能最有效地挖掘、分析和利用數據,誰就可賣更多產品、發佈更精準的廣告、或推送更令人欲罷不能的內容,將來繼續稱霸全球、獨領風騷。

    不過,隨人們對個人資料的重視提高,和各國有關私隱的監管漸成風氣,大數據的發展必然會受到更多公眾和政府的監察。在發展大數據和保障私隱上如何平衡,五大可有對應良策?

    相關舊文:平行時空大數據比你更了解自己?科企如何透視你的祕密

    ***

    本文率先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見報

  • 盤點FAANG最新業績

    在剛過去的四月,美國五大科技企業FAANG(Facebook, Amazon, Apple, Netflix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)相繼公佈了受疫情影響下的最新業績。疫症痛擊全球經濟,但似乎只有科網業例外。分析股票我是外行,但好奇以FAANG為首的科技公司表現如何?是否值得其他「新經濟」企業借鑑?

    事前估計,疫情肆虐下人人禁足在家,故串流平台Netflix、「網店」Amazon的業績將最亮麗;Facebook和Google一方面因為人們上網多了而受惠,但廣告收入卻勢必劇減,業績大概能打和;做「零售」的Apple按理最受疫情衝擊,產量也因為停工停產而放緩,未來出貨量少,表現想必最令人失望了。實情是否如此?

    (相關舊文:科技霸權

    首先,Netflix今年首季業績的確出乎意料地好,使之成為「社交距離」下的大贏家。上季它的新增全球付費訂戶高達1,577萬人,打破歷年紀錄,亦比本身預計的700萬、或華爾街事前估計的847萬高逾近倍,目前全球訂戶逾1.8億。Netflix在公佈驕人的業績後,至今股價仍處於52週高位附近,實在得天得厚。

    我和朋友們一邊交流最近迷上的Netflix劇目,一邊「財演」上身地對其業績高談闊論,幾乎一致同意,即使疫情放緩後上網煲劇者減,亦難挫Netflix的生意,哪怕訂戶收入或因經濟蕭條而減少,一個月十元八塊美金的串流訂費,也非節省家庭支出的首選。和「cut有線」相比,要取消訂閱Netflix極之容易,但要刻意走這一步也有違人的惰性或慣性,可見Netlfix以訂閱為主的營運模式十分成功。它最大的隱憂,來自強敵如Apple TV、Amazon Prime和Disney+等加入串流平台競爭,不過對手們暫時未構成重大威脅,而Netflix目前藉疫情推動再上一個台階,實力更強,真是時來運到。

    (相關舊文:消失的觀眾(上)消失的觀眾(下)科企如何透視你的祕密

    那Amazon又如何?疫情下「網店」生意旺、雲端服務AWS亦看俏,Amazon首季業績不錯,錄得750億美元收入。其中最亮眼的是AWS表現,受惠客戶如Slack及ZOOM等在疫情下用量急增(遙距辦公增加),季度收入首度跨越100億美元分水嶺(為102億美元),業績繼續領先對手如Google或Microsoft等。

    不過Amazon秉承其創辦人兼CEO Jeff Bezos「超長線」(long game)營運作風,已預告將次季的所有盈利用於應對疫情上(估計約40億美元),股東們若只買不放,要分享股票利潤只能「鬥長命」了。

    (相關舊文:世界首富金句創業五本書

    下周再談另外三家科企的最新業績和它們帶來的啟示(待續)。

    ***

    本文率先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見報

  • 疫市贏家

    疫情持續,市況凋零,餐飲業首當其衝,零售業哀鴻遍野。但逢經濟低潮都是洗牌的機會,這次似乎也不例外。就香港而言,起碼有三個行業和它們的代表企業,在「疫市」下異軍突起。不約而同地,它們都與新經濟有關:

    首先,是外賣速遞平台。為免傳染,人人盡量足不出戶,可是一日三餐總得解決。這段日子以來,市況越靜,Deliveroo和foodpanda的車手們越見忙不過來。月中Deliveroo接受訪問,提到其一月的定單量按月增加六成,二月增速更快;foodpanda在一月底農曆年假後,定單量也比平日升了五成。誰能在這段時間搶佔更大的市場,誰就更有機會成為市場盟主。雙雄緊咬對方不放,對消費者最有利。

    此外,是一眾便利遙距辦公的軟件與服務,其中以提供視像會議的Zoom表現最惹人注目。Zoom在美國上市不足一年,相比有提供類似服務的科技公司如Microsoft或Skype,較為小眾,在疫情爆發前,我僅有一些從事初創、站在科技前沿的朋友用它。但一月底以來,Zoom的知名度和使用率急增,更有趣的是,香港傳媒「恰巧」一窩蜂地發現,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,是Zoom首個機構投資者,早於2013年的B輪領投!這對「誠哥」和對Zoom的形像都相得益彰,其公關對訊息發佈的時機完美掌握。Zoom去年四月以36美元的招股價上市,當時已錄得盈利,執筆之時,其股價已逾100美元。Zoom將於3月4日公佈全年業績,不妨拭目以待。

    疫情下,Deliveroo與foodpanda的業務增長順應了市場趨勢,Zoom則名利兼收,比前者更勝一籌;但若論最懂「有風駛盡𢃇」的,在香港,則非王維基創辦的「香港電視」莫屬。

    一如外賣平台,疫情下「香港電視」的網購服務本就「食住個勢」表現亮麗,但王維基旗下猛將們懂做生意之餘更懂公關,把團隊「三日五程飛機」往東南亞城市採購口罩的經過,圖文並茂上載社交網站,贏盡掌聲和共鳴。這還不止,在生意額、知名度、股價連日高漲下,「香港電視」再把握時機來一招配股集資,以5.15元向專業投資者配售9000萬股,預計集資逾4.5億。王維基完美示範「有智慧不如趁勢」的「香港仔精神」,堪稱疫市最大贏家。

    很多人受疫情影響頓失所依,感到前路茫茫。但成功的企業家卻總能從危難中發掘出機會,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或許值得常人學習。

    相關舊文:當你低處未算低

    //「財富500」上有一半企業,是在熊市或經濟衰退中創立的,包括在1929年股市大崩盤後90日成立的《財富》雜誌本身、1973年石油危機中創辦的FedEx、2002年科網爆破後面世的LinkedIn等。生於亂世,我們或許束手無策,但多年後回首,能不能因為曾在巨浪中屹立不倒而自豪…//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率先見報: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