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喬布斯的最後作品

    不少人曾嘆息,自從教主喬布斯(Steve Jobs)2011年身故後,蘋果似乎再無驚豔作品亮相。各位莫失望太早,喬布斯真正的遺作並未正式面世--位於加州庫比蒂諾(Cupertino)的全新蘋果總部,尚在加緊完工中。

    殿堂級科技記者Steven Levy月前在雜誌Wired上刊登長文,帶讀者走進這座外型似太空船的蘋果標誌性建築物。他細膩地描寫喬布斯如何親自向市政府游說建築大計(乃其最後公開露面)、為它傾注最後時光,並解構它的一磚一瓦,筆觸動人。

    蘋果即將落成的新總部,主樓是整座一氣呵成的龐然環形建築,佔地達280萬平方呎。它高四層,屋頂舖上太陽能發電板,百分百採用再生能源。喬布斯對玻璃有莫名執著,他要求大樓以玻璃外牆圍繞,而且全是成本較高的微曲玻璃。最大塊玻璃位於咖啡座的入口,為一整扇四層樓高(85呎)的巨型玻璃門,闊54呎,重達44萬磅。為生產這超乎想像的龐然巨物,它的德國制造商Seele不得不承造了一台玻璃史上最大的機器。

    一如蘋果的其他作品,此教主遺作乃揉合頂尖科技與藝術而成,既美觀又實用。譬如主樓以不銹鋼為基座,即使遇上地震亦不影響結構及功能;「屋簷」以精巧角度傾斜,既引入光線又阻擋雨水;大樓採通風設計,室內氣溫隨四季變化而自動調節,在盡量不使用空調下,維持於怡人的攝氏20-25度內;此外因為喬布斯生前愛林中散步,所以園內植樹達9000顆。他希望員工能像他那樣,從漫步中得到靈感。

    我認為新總部最匹心獨具的建築物,是位於主樓東南方外一座小山丘上、被命名為「喬布斯劇院」(Steve Jobs Theatre)的小屋,這將是蘋果未來發佈新產品的所在地。它呈小巧的圓柱形,外牆由多幅20呎高的巨型玻璃無縫圍繞而成,屋頂因必須輕巧,所以採用的是世上最大的一整塊碳纖維!整個設計像個精緻的音樂盒,沒有柱子,連電線都看不見(收納在兩幅玻璃之間)。身處其中,將真正擁有無敵的360度全景景觀,並把整個主樓盡收眼底。它就像喬布斯的化身,居高臨下,默默地凝視著教主為蘋果留下的最後一份禮物。

    58ad9420dd0895831c8b49be-1200

    領導此50億美元工程的,除深得喬布斯喜愛的蘋果總設計師Jonathan Ives外,還有英國最著名的建築師Norman Foster。他們盡一切可能把喬布斯心中的藍圖真實呈現,冀讓在這裏工作的蘋果人,即使在教主百年之後,也能從大樓的各種細節中看出喬布斯對設計的一絲不苟。

    世人應感到安慰,喬布斯的最後作品,不是年年換新款的iPhone8/9/10,而是這座靜靜匍伏大地,可以屹立百年的美麗太空船。

    ***

    本文2017年6月2日刊登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;此為加長版

  • 陳民亮的雷蛇帝國

    你大概沒聽過「陳民亮」這名字或「雷蛇」(Razer)這品牌;我也沒有。所以當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來電問有沒有興趣和陳民亮碰面時,我先是一呆,匆匆上網查看後,才知自己落伍。

    新加坡人陳民亮今年39歲,在27歲創業前,他是一位畢業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系的律師。12年間,他把代表雷蛇的熒光綠三頭蛇,打造成在電競或遊戲界無人不識的標誌,其品牌地位相當於個人電腦裏的蘋果。2015年Juniper Research把陳民亮列為「十大最具影響力科技領袖」,排名猶在阿里巴巴的馬雲或Tesla的Elon Musk之上。一年一度洛杉磯最受科技界注目的展覽全球消費電子展CES,過去15年曾七次將雷蛇的產品列為「年度之最」,此紀錄暫時無人能破。

    無寶不落的李嘉誠,最近透過旗下維港投資注資雷蛇,市傳投資額達5000萬至1億美元,令其市值逼近20億美元雷蛇三年前已晉身「獨角獸」,市值逾10億美元);此外還促成雷蛇與電訊商3合作,劍指流動遊戲玩家

    陳民亮的雷蛇帝國由一隻滑鼠開始。他是電競遊戲的狂熱玩家,為追求精準和靈敏,和幾個工程師朋友合力設計出一款打機專用的滑鼠,結果不但電競成績如虎添翼,還引起其他玩家好奇、打聽、追捧。2005年,陳民亮眼見用家對尖端遊戲用品的追求勢不可擋,毅然對父母先斬後奏,離職創業。

    雷蛇的用家不是一般遊戲玩家,而是和陳民亮一樣的重度甚至職業玩家,他們會為追求差之毫釐的表現而一擲千金。這群職業玩家的出現和電競產業的急速成長,令雷蛇發展一日千里,如今它已是擁1000名員工、逾3500萬用戶的世界級品牌;美國、歐洲、亞洲的盈利貢獻各佔約三分一。月前彭博社更曾傳出消息,雷蛇有意於年內在香港掛牌上市,預計集資4億美元。消息若屬實,將創自去年底美圖(01357)上市以來,香港科技公司新股上市的最大規模。

    min copy.jpg

    對比創業初期勒緊褲頭過日,陳民亮現在掌握的資源充裕得多。雷蛇不但已三次進行併購,還成立了一個3000萬美元的基金zVentures,投資於其他初創,進一步壯大其帝國。

    陳民亮說,他生於保守的華人家庭,父母從小灌輸將來的職業選擇只有兩種:醫生或律師。結果四名子女中,兩位從醫,兩位當上律師。

    陳民亮如果沒聽從內心呼喚而繼續當律師,相信也是位一流的律師,但世上就會少3500萬因為雷蛇而快樂的用家,和一個以三頭蛇為標誌的帝國。

    ***

    本文2017年5月26日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;上為加長版

  • 平行時空

    百無聊賴時上Facebook,真是越看越寂寞。朋友們的狀態不是美食就是旅行,自己卻斯人獨憔悴。

    看,這朋友過的生活尤其令人羨慕:婚前她喜歡展示男友送的禮物,附「心心眼」100個;婚後改成溫馨生活照,不管是一碟青菜或一張按摩椅,都附註#老公好鍚我;最近生下小孩,更見得意忘形,不斷炫耀那粉團兒似的嬰兒。她事業愛情得意、家庭孩子兼顧,真替她高興…慢著,這是她的真實人生嗎?

   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,上Facebook越多的人,越感到不快樂,因為人們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真實、暗黑的一面,和別人那美化了的表象作比較。

    最近翻看一篇《紐約時報》的專欄作者引述研究舉例道,一個美國人洗碗的次數比他打高球的多6倍,但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己打高球的帖文,卻比洗碗的多2倍;另一例子,擁有平治和寶馬的人,展示自己坐駕的機會,比其他車主多2.5倍。

    因為我們太愛炫耀,所以Facebook上的形像和真實的或出入甚大;那麼,誰可更準確地捕捉「真我」?答案可能是Google。

    在Facebook上,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做給別人看的;但面對Google那簡單的長方框時,我們卻會毫不猶疑地輸入迫切想知道的答案,毋須修飾或隱藏。

    前述《紐時》的專欄作者做了一個簡單實驗,你也可試試:在Facebook上用英文輸入「我老公…」,系統自動填補的常見答案可能是「係最好的」、「好正」;但若在Google上輸入同樣字眼,系統提供的常見輸入卻是「正衰人」、「好煩」和「係基佬」。

    Screen Shot 2017-05-19 at 9.01.05 AMScreen Shot 2017-05-19 at 9.01.44 AM

    有趣的是,Facebook和Google皆為當今全球最大「廣告商」,藉技術向精準用戶賣廣告圖利。到底「真實的我」或「美化的我」更能為科網巨企賺錢?可有一番龍爭虎鬥了。

    新手媽媽或許在Facebook上展示嬰兒的可愛笑臉,但她在Google上搜尋的,卻是「產後抑鬱」和「如何減肥卅磅」。

    ***

    此文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,上為加長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