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陳民亮的雷蛇帝國

    你大概沒聽過「陳民亮」這名字或「雷蛇」(Razer)這品牌;我也沒有。所以當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來電問有沒有興趣和陳民亮碰面時,我先是一呆,匆匆上網查看後,才知自己落伍。

    新加坡人陳民亮今年39歲,在27歲創業前,他是一位畢業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系的律師。12年間,他把代表雷蛇的熒光綠三頭蛇,打造成在電競或遊戲界無人不識的標誌,其品牌地位相當於個人電腦裏的蘋果。2015年Juniper Research把陳民亮列為「十大最具影響力科技領袖」,排名猶在阿里巴巴的馬雲或Tesla的Elon Musk之上。一年一度洛杉磯最受科技界注目的展覽全球消費電子展CES,過去15年曾七次將雷蛇的產品列為「年度之最」,此紀錄暫時無人能破。

    無寶不落的李嘉誠,最近透過旗下維港投資注資雷蛇,市傳投資額達5000萬至1億美元,令其市值逼近20億美元雷蛇三年前已晉身「獨角獸」,市值逾10億美元);此外還促成雷蛇與電訊商3合作,劍指流動遊戲玩家

    陳民亮的雷蛇帝國由一隻滑鼠開始。他是電競遊戲的狂熱玩家,為追求精準和靈敏,和幾個工程師朋友合力設計出一款打機專用的滑鼠,結果不但電競成績如虎添翼,還引起其他玩家好奇、打聽、追捧。2005年,陳民亮眼見用家對尖端遊戲用品的追求勢不可擋,毅然對父母先斬後奏,離職創業。

    雷蛇的用家不是一般遊戲玩家,而是和陳民亮一樣的重度甚至職業玩家,他們會為追求差之毫釐的表現而一擲千金。這群職業玩家的出現和電競產業的急速成長,令雷蛇發展一日千里,如今它已是擁1000名員工、逾3500萬用戶的世界級品牌;美國、歐洲、亞洲的盈利貢獻各佔約三分一。月前彭博社更曾傳出消息,雷蛇有意於年內在香港掛牌上市,預計集資4億美元。消息若屬實,將創自去年底美圖(01357)上市以來,香港科技公司新股上市的最大規模。

    min copy.jpg

    對比創業初期勒緊褲頭過日,陳民亮現在掌握的資源充裕得多。雷蛇不但已三次進行併購,還成立了一個3000萬美元的基金zVentures,投資於其他初創,進一步壯大其帝國。

    陳民亮說,他生於保守的華人家庭,父母從小灌輸將來的職業選擇只有兩種:醫生或律師。結果四名子女中,兩位從醫,兩位當上律師。

    陳民亮如果沒聽從內心呼喚而繼續當律師,相信也是位一流的律師,但世上就會少3500萬因為雷蛇而快樂的用家,和一個以三頭蛇為標誌的帝國。

    ***

    本文2017年5月26日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;上為加長版

  • 平行時空

    百無聊賴時上Facebook,真是越看越寂寞。朋友們的狀態不是美食就是旅行,自己卻斯人獨憔悴。

    看,這朋友過的生活尤其令人羨慕:婚前她喜歡展示男友送的禮物,附「心心眼」100個;婚後改成溫馨生活照,不管是一碟青菜或一張按摩椅,都附註#老公好鍚我;最近生下小孩,更見得意忘形,不斷炫耀那粉團兒似的嬰兒。她事業愛情得意、家庭孩子兼顧,真替她高興…慢著,這是她的真實人生嗎?

   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,上Facebook越多的人,越感到不快樂,因為人們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真實、暗黑的一面,和別人那美化了的表象作比較。

    最近翻看一篇《紐約時報》的專欄作者引述研究舉例道,一個美國人洗碗的次數比他打高球的多6倍,但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己打高球的帖文,卻比洗碗的多2倍;另一例子,擁有平治和寶馬的人,展示自己坐駕的機會,比其他車主多2.5倍。

    因為我們太愛炫耀,所以Facebook上的形像和真實的或出入甚大;那麼,誰可更準確地捕捉「真我」?答案可能是Google。

    在Facebook上,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做給別人看的;但面對Google那簡單的長方框時,我們卻會毫不猶疑地輸入迫切想知道的答案,毋須修飾或隱藏。

    前述《紐時》的專欄作者做了一個簡單實驗,你也可試試:在Facebook上用英文輸入「我老公…」,系統自動填補的常見答案可能是「係最好的」、「好正」;但若在Google上輸入同樣字眼,系統提供的常見輸入卻是「正衰人」、「好煩」和「係基佬」。

    Screen Shot 2017-05-19 at 9.01.05 AMScreen Shot 2017-05-19 at 9.01.44 AM

    有趣的是,Facebook和Google皆為當今全球最大「廣告商」,藉技術向精準用戶賣廣告圖利。到底「真實的我」或「美化的我」更能為科網巨企賺錢?可有一番龍爭虎鬥了。

    新手媽媽或許在Facebook上展示嬰兒的可愛笑臉,但她在Google上搜尋的,卻是「產後抑鬱」和「如何減肥卅磅」。

    ***

    此文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,上為加長版。

  • 慈山寺App

    慈山寺這天,天氣非常好。這裏採人流控制的預約措施,所以遊客不多,藍天白雲配古雅的仿唐建築,我們隨心漫步其中,細味這靜好的環境和空間。

    山門是慈山寺中軸的第一道門,門口放了一對青銅鑄造的金剛力士「哼哈二將」,表情甚威武。抬頭是一個由國學大師饒宗頤親書的牌匾「入解脫門」,落在這裏,很妙。

    入門之後的庭園叫「歡喜地」,在進門的兩邊各種了一株羅漢松,一株經過修剪,另一株則自然而生,為什麼?此設計別有深意,是要我們認識「分別心」,勿執著於比較美醜、善惡、好壞等。庭園另一端設兩個半月形蓮花池,池中蓮花盛放,顏色嬌美。蓮花雖出自淤泥,但自身卻清淨無垢,佛教用蓮花比喻「煩惱即菩提」,先正視煩惱,才能淬鍊出智慧。

    IMG_1422

    從這裏穿過彌勒殿,便來到大雄寶殿所在的「大庭院」。登上大雄寶殿的石梯共分三段,卻一段比一段斜,上坡的路也越來越難。這是把佛陀修行成佛之路的艱難,形像化地表達出來,寓意修行的人必須有堅強的心志才能達到目的。

    IMG_9490.jpg

    我最喜歡普門前面的「洛伽池」。池面平靜如鏡,象徵以般若智慧觀照萬象;但池邊卻有一深坑,這裏的池水流動不已,它代表「我執」,心裏有執著,煩惱便生生不息;池的周圍以石材舖成十二圈同心圓,似池水的漣漪,也代表佛教的「十二因緣」。

    IMG_1399.jpg

    離開普門,便開始接近慈山寺最出名的觀音像了。這座高達23層樓的聖像以青銅鑄成、塗以白漆,它面向一道長長的「慈悲道」,道旁種了十八顆羅漢松。慈山寺以「供水」代替燒香,聖像前方有一制水盂,喚「千處應」(意為觀音菩薩「千處祈求千處應」),善信需小心奕奕端起一碗水走向觀音像。我們的內心也一如手上的水,要專注當下,才可滴水不漏,平穩到達。

    IMG_1408.jpg

    建議大家臨走前,不妨到普門殿下學習抄經。這裏不但涼快,作為走了半天的休憩之所,而且專注抄經可以放鬆身心,抄完帶回家,是最好的紀念品。

    17966898_1319210638132110_7404421866638969521_o.jpg

    慈山寺處處設計精巧,又寓意甚豐,我沒參加導賞,為什麼彷彿瞭如指掌,寫得頭頭是道?因為我有「慈山寺App」。這小小導航程式由香港的Green Tomato團隊開發,參學的人只要載上自己的耳筒便能邊行邊聽,完全省卻租借耳機的麻煩,這種功能,全世界博物館皆適用。

    常有人嫌香港的科技產品不夠石破天驚,改變不了世界云云。其實科技不必每每像「果汁機」般鬥難鬥大鬥誇張,小而美的產品,方便眾生,也是功德。

    ***

    本文2017年5月12日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,此文經修改、加長、配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