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Web3初創的資產管理

    兩周前矽谷銀行閃電破產,幸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迅速出手,接管銀行存款,暫時止住了金融危機。本地新聞聚焦於和矽谷銀行有業務來往的科技公司有否被殃及,較少報道因為矽谷銀行倒閉而觸發的穩定幣(USDC)脫鈎事件,及其對幣圈造成的連漪效應。但我所認識的初創中,不少涉足web3業務,無一不飽受驚嚇。

    (相關舊文:加密幣的浴火重生?

    「我們就像連續被大巴撞了三次。」一位本地web3初創的負責人,喃喃道出繼LUNA崩盤FTX破產後,矽谷銀行倒閉對他們造成的衝擊。

    矽谷銀行破產之所以波及幣圈,因為穩定幣USDC的發行商Circle是其存戶,共有33億美元存款。消息曝光後引發USDC脫鈎恐慌,USDC兌美元曾跌至最低0.88水平,並被一些交易所暫停兌換。經歷過LUNA和FTX事件的幣圈中人杯弓蛇影,一時間大家奔走相告不絕,商量如何處理手上的USDC是好。

    USDC是市值最大的加密幣之一,執筆時市值約360億美元目前兌美元已回覆穩定。其發行商Circle信譽良好、透明度高,故USDC可以說是任何涉足幣圈者,手上必備的資產之一。因持份者甚多,當USDC出現脱鈎危機時,引發的恐慌可想而知。設想你的公司持有加密幣資產,當中不少是USDC,當它在周末的早上出現輕微脫鈎現像時,作為公司負責人,你必須迅速決定應對方案。你會怎樣做?

    (參考文章:重磅!Circle揭露:矽谷銀行有33億美元存款;USDC總儲備435億僅111億為現金

    綜合我身邊各web3初創,所作的行動大致如下:

    1. 把USDC兌換為比特幣BTC
    2. 把USDC兌換為其他穩定幣如USDT、DAI
    3. 按兵不動

    事過境遷後盤點損益,兌BTC的笑逐顏開,因為BTC一周內升了三成,所以這些人意外地發了一筆小財;按兵不動的除飽受驚嚇外,並無實質損失,因為USDC的價格很快就回覆穩定;損失最大的是兌USDT那批,因為他們當時是把USDC蝕放的,結果經歷一番洗禮後,手上的穩定幣資產減值約10%。

    雖然「輸贏」分明,但單純地指責兌換USDT的企業下錯決定、招致損失並不公平,畢竟大家管理加密資產的經驗都有限,何況那是千鈞一髮的決定?這激發起我的求知慾:一家擁有加密資產的公司,究竟應該如何分配各類資產?比特幣、以太幣、穩定幣和其他幣(Altcoins)的佔比應當如何?需要換成法定貨幣(fiat)如美元、港幣等以應付各種支出嗎?

    對傳統企業來說,因為目前身處加息周期,只要公司有餘裕沒欠債,做定存就有4到5厘回報,即使保守但至少力保不失。但手持加密幣的,似乎沒有這種穩妥的選擇。難道他們該把手上的加密幣都換成法幣嗎?

    我問過幾家web3初創,有的在跌市前通過ICO或出售NFT賺到ETH後,堅持不套現(即不換成穩定幣),結果去年至今遇上熊市,損失慘重;有的反其道而行,賺到ETH後全部套現為穩定幣,卻又遇上這次USDC危機。換又不是,不換也不是,真是為難。到底有沒有兌換多少的「黃金比例」可依?

    終於被我問到一位有經驗的CEO,提供了我認為最好的答案:如果資產以比特幣或以太幣為主,應兌換足夠公司一年營運支出的資產為穩定幣或法幣,這樣才既可保障企業的資產流動性,亦持一定加密幣儲備等待升值的機會。這聽起來和管理傳統企業的資產道理相若,十分合理。你有沒有更好的建議?

    經一事長一智。再一次受到衝擊的web3企業若能從USDC的脫鈎風波中學到教訓,例如做好加密幣的資產管理,此後抗壓能力更高,成功的機會也越大。

    (相關舊文:為什麼鐵達尼號必須沉沒?塵埃裏開出花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直播帶貨東風西漸?

   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,2022年的總銷售額高達15,350億美元,比排在第二的美國高接近一倍!其「自主研發」的「直播帶貨」更是重要推手,貢獻全國電商市場約十分之一,「大V」們如李佳琦、薇婭等直播一晚、帶貨百億的消息時有所聞。直播帶貨的利益如此龐大,自然引起其他市場效法,就連香港的無線電視也加入戰圍,上周首次出戰淘寶,由藝員陳豪和陳敏之擔綱小試牛刀,一晚之內輕取2,350萬元人民幣,成績不錯。直播帶貨之風,會否由香港出海,走向國際?

    (相關舊文:淘寶直播女皇薇婭

    原來其他市場也有直播帶貨的做法,但表現遠遜內地。譬如在美國,直播帶貨的銷售額僅佔整體電商市場的2%,即只及內地的十分一,恐怕幾個內地超級主播加起來就能做到這樣的成績。為什麼中西市場對直播帶貨的反應有這麼大的落差?我相信和平台與KOL的影響力有關。

    首先內地的科技融合做得甚好,遠勝其他國家。人們在社交平台如淘寶、抖音上看直播帶貨,互動率高,娛樂性又豐富,加上手機付款輕而易舉,消費者在限時折扣的巨大誘惑下,很容易下單。而在美國,直播帶貨平台以Amazon Live為主,互動不足,美國的手機付款也遠不如在內地的普及,所以很難一下子就把銷售額催谷上去。

    此外KOL對兩地消費者的影響力也有天淵之別。內地的帶貨天王天后對消費者有極大影響力,不管他們賣的貨是什麼,從食品到美粧到華衣美服,人們都甘之如飴。內地大V們以一己之影響力,可以銷售的貨物種類如此龐大,銷售額自然高。而美國似乎暫時未有如李佳琦、薇婭等級數的跨界別KOL走入直播帶貨,許多主播知名度一般,而且所售貨物比較單一,賣家電的不見得賣得出化粧品,其帶貨力自然稍差一籌。而且美國消費者似乎對KOL較有戒心,下單更見謹慎。

    據說王維基旗下的HKTVMall,眼見對手TVB在直播帶貨上先勝一籌,亦將急起直追。TVB第一次直播帶貨以內地市場為主,將來兩者若在本地市場同台較量,以平台而言兩者或不相伯仲,但TVB藝人的影響力始終稍佔上風。不知魔童將祭出怎樣的奇招應戰?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化繁為簡設計天后

    我必須向大家坦白,今天寫的這個題材,是ChatGPT向我建議的。

    (相關舊文:ChatGPT旋風Google殺手

    一方面想發掘ChatGPT的潛力,另一方面也的確需要敲定今天見報的題材,我就和ChatGPT「交談」起來,請它向我建議一些有趣的初創故事。我告訴它我曾寫過的題材、選題的準則、我的喜惡等,一步步地,它給我的建議越來越有意思,直到我看見「Melanie Perkins」這個名字時,突然靈光一閃,就決定寫她了。

    你對這個名字大概感到陌生,但我幾乎肯定你一定聽過她的產品:Canva。這個令設計生手也可輕易做出漂亮成品的應用程式,目前是全球最值錢的獨角獸之一,市值達400億美元,而且還有盈利和正現金流,絕不常見。Canva的創辦人就是Melanie Perkins,她十年前(2013年)創立Canva,目前不足36歲,已躋身為澳洲最富有的人之一。

    我和很多人一樣,用Canva時還沒聽過Melanie Perkins的名號。幾年前我曾合作過的一家共享工作間Bloom要結束了,我就想舉行一個小小的告別式,邀請曾到這裏擔任分享嘉賓的創業家再次聚首。本來我想請一直在Bloom協助我的一位同事弄張簡單的邀請卡,未料到小妮子反建議我自己用Canva試試。不擅設計的我心想不知要花多久才上手,硬著頭皮一試,卻沒想到很快便有成品了!

    據說令人一用便無法回頭的必定是好產品,Canva完全符合這個條件。而Melanie開發這個產品的初心,正是以「化繁為簡」為出發點,讓不諳設計的人也可輕易做出漂亮的成品來。

    她有Canva的意念時才19歲,正在唸大學,課餘教學生設計賺外快,卻發現當時的設計軟件都很難上手,覺得這是個有待發掘的藍海市場,於是決定輟學創業,合夥人是後來的丈夫Cliff Obrecht。二人創業初期,曾遭100次融資被拒,足足捱了三年才獲得第一筆資金。

    十年人事幾番新,今天的Melanie Perkins名利雙收,難得的是她和丈夫生活依舊簡樸,表明無意囤積財富,承諾捐出大部份身家回饋社會。這似乎是不少千禧世代祟尚的生活態度,他們因為使命感而創業,而非純綷為追求財富。

    回想我第一次用Canva時十分忐忑,盤算不知要多費勁才能弄好一張卡片,現在除了Canva,還有和ChatGPT類同的「生成人工智能」(Generative AI)產品如Midjourney可用。科技進步,大大提升我們這些設計素人的幸福感。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