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《財科暗戰》嘉賓之夜

    周末下午四、五點,晴空無雲,天色正藍。冬日太陽懶洋洋地照著小花園,屋主的愛貓「桃桃」拖著蓬鬆的尾巴從家裏溜出來,蹲在草地上咪著眼看這幾個陌生人。

    他們是LikeCoin創辦人高重建、全球第一位推出華語音樂NFT的陳奐仁香港加密幣influencer李奧、和加密幣交易平台Kikitrade香港區負責人Sky。桃桃並不知道,小花園即將迎來更多客人,他們活躍於香港的加密幣圈子,大部份很年輕,而且全是牠主人的新知舊雨:《財科暗戰》章濤直播室的嘉賓。

    年多前章濤告訴我他有個構思,想自己主持一個YouTube頻道,向觀眾介紹有關加密幣和區塊鏈的知識(他很欣賞比特幣「去中心化」的理念,是個早期投資者)。近年隨比特幣越來越為人認識,公眾對整個加密幣投資市場的興趣也越來越高漲,但章濤覺得,本地大部份有關加密幣的分享平台都過於投機導向,受眾亦似乎只有炒賣的興趣,大大忽略了由區塊鏈技術帶動的這一波互聯網3.0革命,將為世界帶來的顛覆性影響。

    他平時出於興趣,閱讀、瀏覽大量有關區塊鏈技術和加密幣圈子的原始材料(以英文為主),覺得將之消化、分析後,以一般人都聽得懂的語言作解釋,提升港人在這方面的知識水平,不是很好嗎?聽罷他的構思,我當然大表支持,鼓勵他為大家正本清源,孰料他立即把握這機會,以挑戰的眼神盯著問我,別光給予不費勁的口頭支持行不行,拿出行動來吧。

    就這樣,我硬著頭皮和章濤主持了首幾集「財科暗戰」。要知道我可是個徹頭徹尾的區塊鏈/加密幣技術門外漢啊,我連它們是什麼都講不清楚,最多只能充當發問的角色,和在場為真正的主持人提供一點穩定情緒的作用而已。剛開始時,章濤會把他要講的重點一一列出,提早給我看了作準備,甚至把對白都寫出來,然後我們才開始錄影。他是製作YouTube的新手,我是對區塊鏈一竅不通的菜鳥,二人面對鏡頭的失手次數,簡直可以用「罄竹難書」來形容。有時一段十來分鐘的片子要錄一、兩小時,令人十分沮喪。但不管如何,「財科暗戰」就這樣建立起來了。

    不久,累積一定經驗後,章濤不需寫稿就能暢所欲言;再之後,他可自己獨挑大樑;再再之後,他還能做直播、甚至邀請嘉賓參與訪談!不到一年時間,「財科暗戰」在YouTube上的訂戶人數,已超過他訂下的10K目標,執筆時已超越15K了。這頻道不以炒賣為噱頭,卻能吸引這麼多人訂閱,殊不容易。章濤告訴我,曾有幾個訂戶聯袂請他食飯交流,結果出席的都是有相當學識和投資經驗的人,能擁有這些高質素的支持者,令他樂滋滋。他不止一次向我說,開始「財科暗戰」是我一年來做得最好的決定。章濤一方面達到自己「普及教育」的使命,另一方面藉邀請嘉賓分享知識的緣故,結交到一群熱愛加密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朋友,豈不樂哉?如今還能把分享過的知識重新整理、撰寫、結集成書,夫復何求呢。

    夜幕低垂,明月高掛,桃桃受不住小花園的熱鬧,早就躲回房間裏去了。喇叭溫柔地播放陳奐仁手機上的曲單,賓客們仍酒酣耳熟,興緻正高,不過大家都識趣地準備打道回府。不知誰召車後打趣道,人人都在爭車子,把gas fee都搶貴了;另一人接嘴道,定是我給的gas fee不夠高,要等十多分鐘呢。大家熙熙攘攘地,帶笑說著只有加密幣投資者才聽得懂的笑話⋯⋯隨大眾對加密幣和區塊鏈的認知在提升,這情景相信很快會在不同的地點重演呢。

    ***

    本文為章濤新書《財科暗戰》(2022年出版)的序

  • 為什麼揸的士好過打工?

    本文和上周見報的「為什麼鐵達尼號必須沉沒?」一樣,答案是「antifragile,反脆弱」。

    (相關舊文:為什麼鐵達尼號必須沉迷?

    上一篇文解釋了什麼是「反脆弱」,即擁有從不穩定中得益的特性。我們以免疫系統、餐飲業、和鐵達尼號的沉沒令造船技術更先進為例,說明「反脆弱」的重要。不過,這些例子似乎沒怎樣提供生活上應用的啟示。那就讓本文講一講「反脆弱」的應用,例如為什麼作者Nassim Taleb認為揸的士好過打工吧。

    我們知道,「黑天鵝」事件(重大而罕見的危機)一定會發生,而隨世界連繫得更緊密、科技越見日新月異,危機發生的機會必然更趨頻密。可以預見我們一生中,很大可能會面對一次,甚至多次危機。因此Taleb認為預測危機沒什麼意思(它一定會出現),何況預測也會出錯,所以應對危機的最佳方法,不是預測它、避開它,而是練就「反脆弱」能力,毋懼危機發生,還能從中得益。

    Taleb提出一個方法,就是令自己經常曝露在可控的危機中,從危機中獲得資訊和反饋,從而能持續自我調整、進步,令自己更加「反脆弱」,避免一旦面對巨大危機時會不堪一擊。就如多次細小、可控的山火,能把樹林中的易燃物料消耗掉,避免它們累積得太多,否則一個小火苗都會鑄成巨災。

    舉例,Taleb認為的士司機正因為收入不穩,所以反而比機構職員更加「反脆弱」。因為收入多寡是一種訊息/反饋,若遇上單子比平常少的日子,的士司機馬上可以調整路線碰運氣,令自己掌握更多能找到客的地區;相反經濟不景時,機構職員能做的十分被動。若不幸遇上長期經濟低迷,有鬥心的司機還會想方設法開拓收入來源,比如嘗試和餐廳合作送外賣;但長期在超穩定環境中工作的機構職員,一旦在經濟低迷時被裁,將很難適應。

    的士司機以不穩定的收入,換來更多來自環境的反饋,從中增強適應力(反脆弱);機構職員得到的是穩定收入,但代價卻是缺乏適應力,所以更易受到危機打擊(脆弱)。你同意這個觀點嗎?

    或想像一下的士司機好比千千萬萬中小企,能在危機中靈活變通(我知道有些初創在疫下不斷嘗試,摸出另一條路,結果轉型後比之前更成功),而機構職員好比跨國企業,要一下子轉型很難,結果一旦無法安渡危機,整個帝國全面崩塌,犧牲者眾。以「初創」代替「的士司機」、「跨國企業」代替「機構職員」,會否較易接受Taleb的觀點?有些道理,本質和表像區別太大,要掌握的確不容易呢。

    (《反脆弱》三部曲之二)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見報

  • 為什麼鐵達尼號必須沉沒?

    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,Nassim Taleb的成名作《黑天鵝》暢銷全球,他發明的「黑天鵝」一詞,形容極罕見但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,成為日常用字。持續整整兩年的COVID-19, 也是一場「黑天鵝」事件,更蔓延全球,無人倖免。我想藉此介紹Taleb十年前出版的另一著作《反脆弱》(Antifragile),作為2022年開局的第一篇文章,因為擁有「反脆弱」思維,是立足這脆弱年代的不二法門。

    (相關舊文:塵埃裏開出花

    一如「黑天鵝」,「反脆弱」也是Taleb發明的詞,形容和「脆弱」相反的狀態。和脆弱相反,不是「堅固」嗎?Taleb說不。脆弱(fragile)的物件,如玻璃杯,一跌即碎,無法承受衝擊;「堅固」(robust)的物件,如鋼杯,摔到地上不會受損,但也不見得有什麼的好處;唯有「反脆弱」(antifragile)的,遇上打擊、傷害,不但毫髮無損,甚至能從中得益!世間哪有這樣的事,太違反我們的認知了!正因如此,所以這個概念不好理解。下面再簡單舉例說明一下。

    一年來全球政府都在「谷針」,呼籲民眾打疫苗,疫苗就是典型的「反脆弱」例子。疫苗不是病毒,但卻和病毒一樣可引起身體啟動免疫反應。免疫系統受到「病毒」刺激後,若我們之後不幸遇上真正的病毒,就能更快地製造抗體,抵禦病毒傷害。身體的免疫系統具「反脆弱」特性,打擊(疫苗)能令它更有效地發揮保護效用。殺不死你的使你更強大

    反脆弱的另一表現,是個別成員容易在危機中犧牲(脆弱),卻能令整體更強大(反脆弱)。Taleb舉了餐廳為例。餐廳經營成本高,一遇上波折很快就捱不住,從疫下結束多少餐廳可見一斑。餐廳因此是「脆弱」的表表者。但是,整個「餐飲業」卻因為個別餐廳的脆弱而變得頑強、豐盛、甚至百花齊放,正所謂「一雞死一雞鳴」,從疫下多少新餐廳開業便知。若「餐廳」無論好壞都永不結業,那這個城市的餐飲業必然一池死水了。

    把「餐飲業」換成「初創」,就說明了初創的高死亡率,對個別團隊而言可能殘忍,卻對整個生態有利。一個城市的初創生態健康起來,才能造就最好的初創成為百年基業。

    Taleb因此以不怎樣憐憫的語氣解釋,「鐵達尼」號必須沉沒。因為「鐵達尼」號沉迷,造船業才能改良出更穩固、更能抵禦撞擊的郵輪,若鐵達尼不倒,下一批造出來的船將更大、載更多客,一旦遇上意外,犧牲者將更多。「鐵達尼」號沉沒說明個別的脆弱反而成就整體的反脆弱。

    (《反脆弱》三部曲之一)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見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