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有曝光就是好公關嗎?

    上週初創企業Pokeguide社交媒體上貼文,公開指責港鐵涉嫌抄襲其意念,還請網民「大家可唔可以幫手一人一Tag MTR 入嚟解釋吓」。結果一石激起千重浪,成為最多圈中人「花生」的題材。

    港鐵反應還算快,事件發酵大約12小時後,同樣在社交平台上貼文回應,還「識做」地寫道:「你哋嘅所有comment我都會睇晒㗎」,顯見公關改進不少。

    網絡上「雞蛋與高牆」壁疊分明,幾乎可以說凡「雞蛋」必獲同情與支持,而「高牆」則死得難看。在現實中勢單力薄的「雞蛋」,在社交平台上反而有機會進佔道德高地,擊倒「高牆」。因此當Pokeguide作出「雞蛋的控訴」,振臂一呼請網友「一人一Tag」時,可謂勢不可擋,該帖至今獲近20,000表態或讚好、6,000分享、逾千留言,不但逼得港鐵迅速回應,還獲一些媒體報導。據說該App在香港App Store上的總排名,一度進佔24位

    有初創朋友討論此事時便道,Pokeguide的公關做得好,不費一文,贏得大量曝光,乃初創「上位」示範。真的嗎?是否只要有曝光就是好公關?

    要答這問題,先思考一下:為什麼初創需要公關?初創的第一與必然要務是生存,公關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一般來說,初創需要公關或曝光,是為了達到以下增加生存機會的目的:

    1. 吸引融資
    2. 增加用戶
    3. 招聘人才
    4. 拓展業務

    例如9GAG,他們當年從矽谷回流時已獲充裕融資,又有大量用戶愛載,為什麼還要做採訪爭取見報?因為他們決定以香港為基地,需要招聘人才,故藉媒體打響名堂。除此以外,9GAG在香港主流媒體上的曝光實在不多,甚至可以說與他們在香港初創界的地位不大相配,但創辦人Ray並不會為曝光而曝光。

    回到Pokeguide的案例上,這次公關成功與否,端視他們能否藉此機會達到增加生存機會的目的。成名或有助增加用戶下載,甚至吸引同情他們的好手加入團隊,但融資與業務拓展?可別忘了投資者與大企業都是高牆啊。此外,如何令新增用戶成為常用用戶,也要下一番苦功。望Pokeguide團隊好好利用這次橫生的曝光機會,繼續努力做好產品。

    ***

    本文同日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  相關文章:

    機關槍與聰明彈

     

  • 女創業家速寫

    最近聯同《彭博商業週刊》(中文版)共享工作間BLOOM進行了一個小項目#GirlbossHK,走訪四位在香港創業的女生。

    香港的女創業家為數不多,年輕又屬科技界的更少。機會難得,聊以此欄為每位來個速寫,平衡一下《創業群俠傳》的陽剛味。

    袁彌明 – Erica選美出身,後又投身政界,但我認為她最感自豪的,應該是準備上市的生意「彌明生活百貨」。我是她第一批顧客,看著其小店一步步擴張,去年生意額超過港幣一億元,殊不簡單。她多年前開始素顏上陣以短片做營銷,推銷化粧和護膚品格外有說服力。

    黃貝芝 – Xania創業前服務於顧問公司與投資銀行,乃貨真價實的「中環精英」,卻曾先後四次創業。在辭職創立職位配對網站「Jobdoh職到」前,她晚上九時許才完成工作上的電話會議,然後開始籌劃自己的點子直到早上四時。回憶那段幾乎不眠不休的日子,Xania說不管再累,一到晚上投身自己的生意就感到興奮,其滿足感無法從早上那份令人羨慕的工作中得到,辭職可以說是必然的事。

    高家玉 – Laura是中荷混血兒,卻是不折不扣的香港女。因為一副「鬼妹」臉孔,別人以為她必以英文為母語,事實上她流利的英語和普通話都經過一番苦功。她是一流的司儀人才,擔當過許多大型會議的主持,夠台型、又專業。Laura十年前開始營運自己的公關公司Lighthouse,口碑好,獲獎無數。

    詹明月 – Juliette也是一名混血兒,我去年曾在「女人幫女人」一文中寫過她。一年過去,公司如今年營業額達港幣四千萬元。最近到過她位於灣仔的新辦公室,裝潢簡潔中見型格,很配合她的時裝平台Goxip。

    美國一項研究指只要早期能成功融資,科技界女創業家的成功率不輸男性。看這幾位女子,的確不讓鬚眉。

    ***

    本文同日刊登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科技界的男尊女卑?

    過去半年來,矽谷有三大「花生」話題:「尋尋」特朗普、AI人工智能、性別議題。尤以後者最吸睛,並對科企的傷害最大。

    美國職場的性別議題由來已久,今次因Uber管理層的不檢點,導致它在科技界大爆發。話題主要圍繞兩方面:一是科技女性受到上司或投資者的性騷擾,這發生在Uber和一些加速器與風投身上;二是她們在職場上受到性別歧視,以Google引起的迴響最大。

    我曾和一位居美香港女投資者談過,她說在美國,女創業家較難找到融資,因為投資者會認為她們一旦有了家庭,就會放棄事業,變相令投資者歸本無期;此外,就一般職場情況而言,妻子隨丈夫穿州過省很稀鬆平常,這也有可能令一些本來事業發展不錯的女性,被逼另謀高就。

    因此,女創業家遠比男性少。《哈佛商業週刊》(Harvard Business Review)曾在文章中引述數據指,在需要融資、高增長的創科界,大約只有9%創辦人是女性;香港也曾公佈一項採自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商的調查,發現100家初創中,只有14%的共同創辦人包括女性,「全女班」初創只有一間!

    科技界的女創業家如此稀少,除受上述客觀條件(如難以融資)影響外,另一原因可能是女性通常較謹慎。男人創業,即使只有五成把握,也會拍胸脯宣示自己一定能勝任,做了再算;女人呢,即使有十足把握,也只會戰戰兢兢地小步走。我把這個觀察告訴一些初創朋友,不管男女,大多點頭稱是。

    如我,雖然在創業界的日子不短,但直到今天,才鼓起勇氣自立門戶。希望那些好不容易創業成功的女性,發揮女性互助本性,多些襄助有志創業的後輩們,女人幫女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