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平行時空

    百無聊賴時上Facebook,真是越看越寂寞。朋友們的狀態不是美食就是旅行,自己卻斯人獨憔悴。

    看,這朋友過的生活尤其令人羨慕:婚前她喜歡展示男友送的禮物,附「心心眼」100個;婚後改成溫馨生活照,不管是一碟青菜或一張按摩椅,都附註#老公好鍚我;最近生下小孩,更見得意忘形,不斷炫耀那粉團兒似的嬰兒。她事業愛情得意、家庭孩子兼顧,真替她高興…慢著,這是她的真實人生嗎?

   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,上Facebook越多的人,越感到不快樂,因為人們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真實、暗黑的一面,和別人那美化了的表象作比較。

    最近翻看一篇《紐約時報》的專欄作者引述研究舉例道,一個美國人洗碗的次數比他打高球的多6倍,但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己打高球的帖文,卻比洗碗的多2倍;另一例子,擁有平治和寶馬的人,展示自己坐駕的機會,比其他車主多2.5倍。

    因為我們太愛炫耀,所以Facebook上的形像和真實的或出入甚大;那麼,誰可更準確地捕捉「真我」?答案可能是Google。

    在Facebook上,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做給別人看的;但面對Google那簡單的長方框時,我們卻會毫不猶疑地輸入迫切想知道的答案,毋須修飾或隱藏。

    前述《紐時》的專欄作者做了一個簡單實驗,你也可試試:在Facebook上用英文輸入「我老公…」,系統自動填補的常見答案可能是「係最好的」、「好正」;但若在Google上輸入同樣字眼,系統提供的常見輸入卻是「正衰人」、「好煩」和「係基佬」。

    Screen Shot 2017-05-19 at 9.01.05 AMScreen Shot 2017-05-19 at 9.01.44 AM

    有趣的是,Facebook和Google皆為當今全球最大「廣告商」,藉技術向精準用戶賣廣告圖利。到底「真實的我」或「美化的我」更能為科網巨企賺錢?可有一番龍爭虎鬥了。

    新手媽媽或許在Facebook上展示嬰兒的可愛笑臉,但她在Google上搜尋的,卻是「產後抑鬱」和「如何減肥卅磅」。

    ***

    此文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,上為加長版。

  • 無人不識蕭叔叔

    交此稿前把它發了給蕭Sir看,他忍不住說,想不到我們認識這麼久了!

    是啊,離開校園後還能交這麼久的朋友不容易,尤其我們的圈子那麼不同。最佳的解釋是彼此性格和興趣真的投契,都是有點宅、喜歡咬文嚼字、很好吃卻不斷嚷著要減肥…

    別人或以為我們經常結伴出沒的地方,是電影院或書店,事實上是九記和大班樓。嘿,想不到吧。

    (應叔叔要求,以九記牛腩麵乙碗替換真人玉照)

    ***

    大約十年前,朋友介紹一位叫「蕭Sir」的博客給我認識。他當時在雅虎經營網站「英文字由F字學起」,又出書,又開Youtube頻道,教港人如何擺脫港式口音、說英式口音的漂亮英語,大受歡迎。

    後來,不再寫博客的蕭Sir,改以「蕭叔叔」之名轉戰Facebook。去年春天,他說打算開一個全新的Facebook專頁,方便與粉絲互動。我問他目標是什麼,他漫不經心地答,不知道啊,先儲十萬粉絲再說。當時沈旭暉的專頁也不過十萬粉絲左右,我想蕭能儲五萬也很了不起啦。

    豈知我低估了他--「蕭叔叔英式英文學會」迄今已擁逾廿二萬粉絲,超越經營專頁孜孜不倦的沈旭暉,成為本地最紅的KOL之一。因為這龐大的粉絲群,找「蕭叔叔」合作的品牌紛至沓來,而他則貫徹精挑細選原則,大約一個月才刊出一個廣告。那些廣告是一分鐘以內的短片,由他自編自導自演。收費呢?我好奇地問,那個數字高得令人咋舌。蕭不為錢工作,但報酬需得令他稱心如意。

    蕭的拿手好戲是「How do you say…in English」,那個「…」是當下潮語或地道港式用語,比如「高潮」、「我真係恭喜你呀」或「放閃」之類,令港人會心微笑。他自己包辦整個短片的構思和制作,往往即日便弄好,引得粉絲瘋狂轉載。更多人愛看的是他逢周六晚上的Facebook Live,動輒引來數千互動。

    蕭的粉絲以廿多歲年青人為主,他們喜歡他,因為蕭夠真、懂抽水、愛自嘲(「蕭叔叔」便是他自嘲年紀老大的外號)。他在專頁上表現出來的作風散漫慵懶,但我知他當年自學英語,紮紮實實下過一番功夫,看電影也逐句背誦對白,狂練發音與用字。

    上一代的成功往往以刻苦耐勞為道,但蕭這代卻有這樣的平台和時勢,可以只做自己真心熱愛的事。我常說很羨慕他,可以把興趣轉化成事業,樂在其中。

    相關文章:
    壹週刊:抽水教英文
    (蕭Sir的成名路)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2017年3月10日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,上文為「一刀不剪導演版」

  • 創科精英闖政壇

    今天特朗普宣佈就任第45任美國總統,隨著這位政治素人登上權力寶座,美國的政治生態也發生微妙變化。一些過去不似會涉足政治的人物,開始蠢蠢欲動,其中以科技界的Peter Thiel尤為明顯。

    Peter Thiel在矽谷是鼎鼎大名的人物。他是「PayPal黑手黨」中堅,作為PayPal創辦人之一,在出售PayPal予eBay後,Peter Thiel開始風險投資事業。他是Facebook第一位來自外界的投資者,此役令他聲名大噪。其後Thiel日趨高調,又出書又講學,他的書Zero to One肯定是我看過關於startups最好的書之一。去年美國總統大選,在一眾反特朗普的科技群雄中,獨Thiel以「明人笑我太瘋癲,我笑他人看不穿」之姿大力為特朗普背書。結果證明他的政治眼光和投資眼光一樣準確。

    特朗普當選後最重要的「政治騷」之一,是與市值總值超過3.1萬億美元的科技巨企會面,不問而知,這就是Thiel為他導演的一場好戲。最新消息,是Thiel有意問鼎下屆加州州長一職。Peter Thiel的政治野心,也影響了他的身邊人--據稱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,甚至有競逐美國總統的想法

    20161215techsummitbicorrect.png

    除親身投身政治外,矽谷新貴涉足政治的足跡也隨著他們勢力日進而更加明顯。早兩年《經濟學人》曾將他們和上一代的巨賈如洛克菲勒作出比較,發現矽谷的科企們對政治的參與度與日俱增--Google每年用於政治遊說的經費,早已超過華爾街最諳權力遊戲的高盛。

    過去科技創業者較少參與政治,主要原因是政治和他們以科技產品改變世界的目標並無主要交集,但隨著科技走入生活日深,他們縱不理政治,政治也會找上門。

    正如香港,特首選舉的戰幔一拉開,大家才發現創科成了香餑餑。今天「鬍鬚」到網媒Unwire接受FB Live訪問,翌日「奶媽」不甘示弱,透過共享工作間Cocoon與startups會面,還大拍360自拍。矽谷的先進們已作出示範,香港的startups將會如何?

    本文2017年1月20日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