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初創推銷絕招

    儘管我寫過兩本有關初創的書(《創業2.0 科網六子蕩寇誌》《創業大時代》),但一直很抗拒「三分鐘學會創業」或「創業祕笈」之類的題材。因正如托爾斯泰的名句:「幸福的家庭都一樣,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」,我不信創業有成功方程式。

    今天破例談「初創推銷絕招」,因為發現太多初創忽視推銷的重要。

    大部份初創企業家都是程式員出身,他們的特點是內向、喜歡用邏輯解決問題,但通常不愛社交,也沒興趣為產品做市場推廣。即使他們不說,但座右銘通常是「有麝自然香」,或引述喬布斯名句曰,顧客通常不知自己想要什麼。程式員認為最佳的市場推廣就是做好產品,好產品自然吸引用家、傳媒、天使投資者。他們討厭鑽研「上位之道」,認為把精力花在推銷而非產品上,十分不智。

    矽谷的「初創教父」Peter Thiel卻認為,忽視推銷才大大不智。

    10697181_870238233029355_7287486757841947854_o

    他在其創業天書Zero to One中寫過,任何產品都必須有恰如其份的推銷。一般來說,推銷成本與它產生的價值成正比。如果是價值不菲、涉及全公司利益等幾年一遇的交易(例如融資),必然由這間公司最值錢的人(通常是CEO或創辦人)親自促成。所以大家不難發現,關於大灣區未來的發展,由騰訊主席馬化騰親自向傳媒推銷;涉及Facebook如何打擊假新聞的重要議題,Mark Zuckerberg義不容辭。

    創業家往往是初創企業的靈魂人物,對內推動產品開發,對外更要推銷員上身,落力自我宣傳。一位白手興家的朋友曾這樣形容成功的初創企業家:他們要不是假裝推銷員的程式員,就是假裝程式員的推銷員。我覺得他的形容十分準確。初創企業家必須有推銷員的心態,隨時向用戶、傳媒、投資者、合作夥伴,以致潛在僱員推銷。

    11402781_871984416188070_5486155385177714082_o

    本地初創有不少成功的推銷故事,世界級初創的上位神話更不在話下。如大家感興趣,有機會再講。

    ***

    本文於2017年7月7日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    相片選自《創業大時代》,由楊德銘拍攝。

  • 讀書定做野?

    友報刊登了一名17歲少女的訪問,她天資聰穎卻不愛上學,中六那年決定不考大學,到初創企業當程式員,做自己愛做的事。

    因為撰文的尹思哲在圈內人脈甚廣,所以許多人踴躍傳閱此文,並沸沸揚揚地討論:有志投身初創的年輕人,該上大學還是直接出來工作好?

    「拉闊」的高重建是最先對少女決定唱反調的人。他認為傳統大學的傳統學科彌足珍貴,若能打好基礎,將來要再自學什麼也不難。何況「大學沒門,困不住人」,邊上課邊兼職、主修以外找選修等,都是不可多得的體驗。

    朋友宋漢生卻是個行事不依規章的天才,他認為與其隨波逐流讀大學,不如挑戰看似正規的選擇。他還提醒我美國的科技怪傑Peter Thiel明明是史丹福大學的畢業生,偏不相信上課之用,還搞了個The Thiel Fellowship,以十萬美元「利誘」不愛上課的少年放棄大學學位,提早開始搞初創,因為好主意不等人。此基金由2011年成立至今已資助了104位22歲以下的年輕人創業,這些初創企業合起來的總市值逾10億美元。

    (但The Thiel Fellowship的情況似乎不適用於這名受訪的少女。一來她根本沒打算考大學,所以並非大學drop-out;二來就訪問內容而言,看不出她有什麼點子不能等待,非輟學實行不可。)

    還有一名少年以過來人身份分享了自己的經驗,不無道理。他本來也無意考大學,但聽從一位老師的建議,決定先試試再說,結果慶幸自己沒有輟學,因為大學生活豐富了他的眼界。少年說,的確有不少大學生浪費光蔭,但前述少女不必「同流合污」,以其才智,「既讀大學,又寫程式」,更加「屈機」。

    我想到許多武俠小說的英雄人物,都先師承名門正宗,復在江湖上有一番奇遇,才不致走火入魔。如《碧血劍》的袁承志便先學華山派的內功和劍法,再看《金蛇祕笈》無師自通;喬峰、令狐沖、楊過…等都是。不過以小說論人生,恐怕會被有識之士訕笑,哈哈。

    ***

    本文2017年6月16日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,上文為加長版

  • 創科精英闖政壇

    今天特朗普宣佈就任第45任美國總統,隨著這位政治素人登上權力寶座,美國的政治生態也發生微妙變化。一些過去不似會涉足政治的人物,開始蠢蠢欲動,其中以科技界的Peter Thiel尤為明顯。

    Peter Thiel在矽谷是鼎鼎大名的人物。他是「PayPal黑手黨」中堅,作為PayPal創辦人之一,在出售PayPal予eBay後,Peter Thiel開始風險投資事業。他是Facebook第一位來自外界的投資者,此役令他聲名大噪。其後Thiel日趨高調,又出書又講學,他的書Zero to One肯定是我看過關於startups最好的書之一。去年美國總統大選,在一眾反特朗普的科技群雄中,獨Thiel以「明人笑我太瘋癲,我笑他人看不穿」之姿大力為特朗普背書。結果證明他的政治眼光和投資眼光一樣準確。

    特朗普當選後最重要的「政治騷」之一,是與市值總值超過3.1萬億美元的科技巨企會面,不問而知,這就是Thiel為他導演的一場好戲。最新消息,是Thiel有意問鼎下屆加州州長一職。Peter Thiel的政治野心,也影響了他的身邊人--據稱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,甚至有競逐美國總統的想法

    20161215techsummitbicorrect.png

    除親身投身政治外,矽谷新貴涉足政治的足跡也隨著他們勢力日進而更加明顯。早兩年《經濟學人》曾將他們和上一代的巨賈如洛克菲勒作出比較,發現矽谷的科企們對政治的參與度與日俱增--Google每年用於政治遊說的經費,早已超過華爾街最諳權力遊戲的高盛。

    過去科技創業者較少參與政治,主要原因是政治和他們以科技產品改變世界的目標並無主要交集,但隨著科技走入生活日深,他們縱不理政治,政治也會找上門。

    正如香港,特首選舉的戰幔一拉開,大家才發現創科成了香餑餑。今天「鬍鬚」到網媒Unwire接受FB Live訪問,翌日「奶媽」不甘示弱,透過共享工作間Cocoon與startups會面,還大拍360自拍。矽谷的先進們已作出示範,香港的startups將會如何?

    本文2017年1月20日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