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學做網紅

    世事發展每每出人意表。一場瘟疫來襲,可能令香港的通訊科技普及突飛猛進。我和很多上班族一樣,正經歷一場新科技的洗禮。

    本月29日,對我來說原是個頗具紀念價值的日子:我第一次回大學授課,教傳理學院的碩士班。此事已在我腦海裏排練過千百次,這節課的三小時講義,我也用了超乎比例的時間去準備。上課日期逐漸臨近,我心情越趨緊張,此際收到校方的最新通告:本學期全部課程改為網上授課,講師必須利用Microsoft Teams此直播軟件進行,而且要實時、互動、露臉。

    天哪,我第一個反應是,那和當網紅有什麼分別?有人嘲笑我小題大造,反問:教書不就是實時、互動、露臉嗎,真是大驚小怪。

    「切膚之痛」(skin in the game)的人才會這樣講話。當教學隔了一重熒幕、通過直播軟件來進行後,它已和傳統上課截然不同。舉例,我看不到學生們的臉。大部份直播在進行時,受眾並不露臉,這將令我很難評估他們的反應作調整。此外,我一邊要按軟件播放講義授課(教學方面我本來就是新手),同時要管理直播平台:畫面流暢嗎?聲音輸出正常嗎?有人利用即時通訊提問時有沒有漏掉?這和在課室裏自然而然進行的互動完全不同。一個毫無直播經驗的人,那能輕易一用就上手。

    同樣地,許多為防疫情擴散而作遙距辦公的上班族,也紛紛展開自己第一次用直播軟件開會、分享畫面、即時通訊等的經驗。各位像我般戰戰兢兢嗎?

    日子一天一天接近,我只好自我開解去減輕恐懼:或者這正是逼自己成長的一個機會。一位教書的朋友告訴我,他有些才小學五、六年紀的學生,因為熱愛當YouTuber,所以小小年紀已對自拍、錄影、剪片、後期製作等運用自如;我呢,一直到大學唸新聞系,才有機會接觸這些技術。我和新一代在利用畫面和影像傳訊的技巧和經驗,真有天淵之別。如果現在還不急起直追,被時代淘汰是遲早的事。

    在職場,這樣的數碼鴻溝很多,將來更甚。我這位教書的朋友是個典型Y世代,和大他一截的「嬰兒潮」世代相比,他對一般的辦公室應用軟件如PowerPoint和Excel等,運用純熟,而且他一有空,就會在上面反覆練習,精益求精。學校有數不盡的行政功夫,一些同事焦頭爛額弄大半個月才完成的項目,他有時利用一兩節空堂的時間就弄好了。他有時也很感慨,只要這些同事肯痛下決心學新科技,也許就能大大紓緩自己的壓力。

    還幸在學習新科技這個領域,年紀不是最大的絆腳石,心態才是,即有沒有「成長心態」(growth mindset)。又以直播教學為例,比我資深的老師大有人在,但他們沒有視直播為洪水猛獸,反而積極投入其中,心態來得比我正面。

    坦白說直到今天,我都不肯定自己能不能妥當地完成直播授課,只知大勢所趨下,我不是唯一感到誠惶誠恐的人。硬著頭皮做吧,肯超越自己的安舒區踏出這一步,也值得紀念。

    註:本文附圖獲首肯後,擅取自蕭叔叔英式英文學會,特此向蕭叔叔鳴謝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率先刊登

  • 瘟疫蔓延時

    一別17年,「沙士」肆虐的情景竟又重臨。學生們停課,路上人們行色匆匆,大多戴著口罩低頭而過。疫情新聞舖天蓋地而來,誰都躲不過。

    總有比較樂觀的人,提倡「有危便有機」,說每次經濟低迷都是創業的機會。是耶非耶?創業有三個必要條件:資金、人才、成本,即管逐一審視看看。

    創業若只看資金的話,那現已不必談下去,因為在疫情蔓延下,銀根更見緊拙。傳統銀行行事保守,一向「落雨收遮」,即使是風投基金,也對融資活動加倍審慎。香港的專業風投基金甚少,很多初創經過科學園或數碼港的培育後往外融資,不免向大企業的投資部門或家族基金叩門,但在好景時要得到他們青睞已不容易,何況在經濟逆轉時?簡言之,目前缺乏融資的有利條件。

    人才又如何?我認識一些幹得不錯的團隊,的確是在沙士那年創業的。當時他們剛大學畢業或初出茅蘆,因經濟不景,即使過關闖將考進心儀的大企業,入職薪酬並不可觀,反而激勵他們豁出去創業。而且企業家從不需要藉口,只要他們看準目標,任誰也不能阻止他們,經濟差也如是。此外,逆境下大企業節流減少招聘,部份人才或會考慮到小公司一搏,反有利初創團隊冷手執個熱煎堆。

    說到逆境創業,成本低可能是最大的誘因了。除上述提及的人力成本減低外,租金也有可能下調,再加上政府為表有作為而推出的逆週期寬免措施,都為創業提供了較低門檻。對已決定逆境創業的團隊而言,最大的考驗不在眼前,而在疫情過去、經濟回暖後,小公司能否已站穩陣腳,迎接物價驟升的挑戰?

    我認為在經濟不景下,創業的人可能增加,但成功的機會率沒有太大分別。那些聲稱因為沙士而成功的團隊,不過事後孔明。唯一可以肯定的,是那些不靠外來資金也能在逆境下存活的初創團隊,在順境時將最快成為資金爭奪的對象。

    相關舊文:當你低處未算低塵埃裏開出花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報: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廣告人揸UBER

    離開午宴場地,我15分鐘後要到附近開另一個會。這段路距離不遠,走路也不過十來分鐘,但瞄一眼腳上那雙嬌滴滴的鞋子,只得坐車。繁忙時間路擠,這麼短的距離截的士,幾可肯定被拒載,唯有召UBER。

    不多久,一架混能車徐徐駛至。男司機身穿黑色衞衣,配墨鏡和cap帽,轉過頭來和我打招呼:「小姐,咁塞車,行路仲快啊。」他語氣友善,並無譏諷之意。墨鏡遮蓋了容貌,但那聲線配外型,居然與電影導演彭浩翔有九成相似。我無奈回答:「可惜今天沒穿運動鞋呢。」

    「彭浩翔」竟十分理解,還笑出來,「哈哈,我之前替一個老闆開車,個老闆娘唔知點解成日趕時間,於是叫我放了多雙拖鞋在車上,一見塞車,就換拖鞋跳車走。」他還說那老闆娘到步後,有時會把拖鞋藏在某處,讓他開車去取。講起歷次「搵鞋」經歷,「彭浩翔」越發眉飛色舞、繪形繪聲,那刻我真懷疑他是彭浩翔假扮的。於是繼續搭訕,「咦,為什麼要改開UBER呢?」

    「唉…」「彭浩翔」長嘆一聲,「我也不是開車的,我是個廣告人啊,可是已經三個月沒糧出了,不開UBER怎麼維生?」原來「彭浩翔」本來在一家規模約五六人的小型廣告公司工作,可是自去年年中以來公司生意大受打擊,坐困愁城下唯有改揸UBER幫補生計。

    「我老闆連層樓都賣咗!」「彭浩翔」連連嘆息,「我本來也有兩部車,一部讓老婆開車送兒子上學,可是沒法呀,剛賣掉一部。」

    我想不出法子安慰他,便問:「能開UBER幫補一下都好呀,不是嗎?」

    這一問,卻令「彭浩翔」激動起來,「我今早7:30送兒子上學後開始揸,現在下午2:30, 總共才賺了$X00多。我從某區出來,連隧道錢都蝕埋!」他一邊說,一邊想把自己的dashboard按出來給我看。

    這時剛巧我的目的地到了,臨下車之際,我本想引用廣告公司老闆曾錦強的話「經濟低潮是洗牌機會」來安慰「彭浩翔」幾句,又自覺很無力。關上車門,我把話吞回去,在手機上按了5粒星和$15小費給他。

    急景殘年,在這城市裏營營役役的都是同路人。希望「彭浩翔」懷著好心情,下一張單接個大客,早些回家與妻兒團年。過了這關,說不定當UBER司機的經歷,可以令他成為更有創意的廣告人呢。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報: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