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新書出爐

    年初就在嘟囔,想出一本書,以女創業家、職業女性為主題。這事行行停停,來到今年的最後兩個星期,終於有把握宣佈,新書要出爐了。

    這將會是我第三本關於創業的書。第一本《科網六子蕩寇誌》大約十年前面世,當時「Startup」對大部份港人來說是個新鮮字、「初創企業」這個詞幾乎沒人用過(我當時在書中用的是自行翻譯的「始創企業」),我寫了六個廿多歲的朋友,如何展開他們驚心動魄的科網之旅;第二本《創業大時代》在2015年出版,兩書相隔不過五年,香港的初創生態已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,那時創業熱潮方興未艾,該書寫了一系列具「顛覆性」(disruptive)的初創企業,其中最少兩家,今已成為市值逾十億美元的「獨角獸」(unicorn)。

    即將出版的這本新書和前兩本不同,而又一脈相承。相似者,乃三本書都和「創業」這大前提有關;不同者,則每本書都代表一種不同的創業階段或心態:《科網六子蕩寇誌》寫的是嶄露頭角的年輕人,《創業大時代》寫一批或躍在淵的企業家,而新書則聚焦一個在香港未成氣候的議題:女性與創業

    前面提到這本書終於有把握出版,因為出書的三個關鍵條件均已達到。首先《晴報》前總編輯潘少權介紹了本書編輯唐惠苓小姐給我,她不但慨然答應替我出版,還告訴我,之前曾替我兩本書寫過介紹。這份知遇之感,怎不教我感激涕零呢?

    其次,全書的所有文章都已選編好。第一章暫名為「她的創業故事」,是15個中外女創業家的故事,篇篇不同,個個精采,希望總有一位能帶來啟發;第二章「她的職場挑戰」,綜合個案與觀察,寫一些職業女性常遇到的「陷阱」,最常見的莫如不敢展現鋒芒,避免成為眾矢之的;第三章「她和他的轉型之路」,除幾篇我自己由打工轉為創業的心路歷程外,更把觸角伸延到90後和千禧世代,他/她們的職場觀和上一代大相迥異,這章希望能引起新一代共鳴,不限於女性。

    最後,我還請了三位好朋友替這本新書寫序:Paxxioneer創辦人何靜瑩上市公司主席袁彌明教英文的蕭叔叔。在我心中,他/她們各自具備一些特點,和本書至少一章的精神不謀而合。

    書名還未想好。我向編輯建議《女當家》,封面模仿時裝雜誌Vogue香港版五月號的封面,是一個叉腰的女人。可這個形像有點兇巴巴。你有好提議嗎?

    相關舊文:

    何靜瑩 非一般女子

    袁彌明 女創業家速寫

    Uncle Siu 無人不識蕭叔叔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報: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老細太有料

    我一位朋友在幾家頂尖的跨國企業合共打滾了差不多二十年,不管在哪家公司,都是「明日之星」,三番四次成為歷來最年輕的管理層。他最近毅然辭工創業,擔任初創CEO的「管理教練」,助企業家克服員工人數由5人突增至50人、甚至500人的管理挑戰。他最近接了一個新案子,客戶的問題是「太有料」。

    老細太有料都有問題?當然有問題,我朋友認真地說。他舉例,這家公司每次開會,同事們幾乎都不發言,因為CEO太能幹,「世情已被看透」,大家不如慳番啖氣;最近該公司成功達到某個里程碑,同事們紛紛向CEO道喜,卻沒有互相恭賀,彷彿自己和這件事無關,一切都是老細英明,萬歲萬萬歲。

    難道這位能幹的CEO,不懂分配任務給下屬嗎?我問。朋友解釋,分配任務(delegation)是一回事,放權(empowerment)是另一回事。這位能幹的CEO當然懂得分派任務,問題是同事們接手時,老細什麼都設想好了,下屬純粹執行,即使把工作做好,也沒太大滿足感。所以我朋友作為管理教練,要教這位能幹的CEO盡量賦予多些發揮空間給同事,讓下屬得到更大的學習機會和滿足感。

    認識幾個很廢的CEO,本來一直讓我瞧不起,但經朋友一解說,我開始明白,相比太有料的老細,廢的老細未必最差。這些廢老細對公司的日常營運、人事關係、業務發展等,僅一知半解;他們廢到一個點,是同事們凡有大小抉擇或遇上困難,皆自行解決或互相商量,懶得請示老細。廢老細們以為自己「無為而治」,其實他們只是「無為」,沒有「治」可言。但無獨有偶,這些廢老細通常有兩個共通點,其一是有十分得力的左右手,撐起公司運作,不必辛苦廢老細;其二是性格隨和,不好大喜功,不搞什麼「大躍進」式項目令下屬們疲於奔命。

    世事多麼諷刺。CEO廢,只要不搞破壞,反而為有能力的下屬提供發揮空間,公司發展未必太差;CEO太有料,讀書考第一、仕途又得意,下屬在其眼中,沒幾個不是廢人,往往養成唯我獨尊、剛愎自用的作風,一旦做錯決定,可能陷公司於萬劫不復。我朋友的客戶很幸運,在節骨眼上願意聆聽管理教練的提醒,避免恨錯難返。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報: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50歲可以創業嗎?

    吹熄生日蛋糕上的蠟燭,你在心中告訴自己,50歲了。看著家人盈盈笑臉,你覺得自己的人生過得還不錯:營營役役近30年,樓剛供完,孩子明年進大學,學費早就為他準備好,頓覺擔子一輕;身為大公司要員,在行內小有名氣,再往上爬的動力和機會或不如以前,但要穩妥地工作至退休,也不是什麼難事;這些年來謹慎理財,流動資產剛剛越過八位數字,今後的退休生活應該還有保障吧。

    此際你心裏有個小小的聲音在呼喚:創業吧。你有真材實料,何況這些年來在行內累積了不少人脈,現在連乳臭未乾的小子都跳出來創業,你為什麼不可以?你有經驗、有人脈、有點小錢…既然留在原公司也不外如是,何不放手一搏?你蠢蠢欲動,又不禁猶疑:50歲可以創業嗎?

    對此我沒有答案,但日本「趨勢大師」大前研一有,他認為50歲才創業的成功率「少於千分之三」,因為絕大多數成功的經營者在廿多歲時已大膽向老闆說不、把心一橫創業去了。一個人如果已被大公司「馴養」了近30年,他根本不具備挑戰常規的條件,也不大可能創業成功。大前不贊成「50+」在「夕陽無限好」的階段創業,但若逼切想轉換跑道的,大前有更佳建議:㝷找有潛質的年輕團隊,加入成為他們的顧問。

    視乎這年輕團隊的表現,「50+」顧問可挑選其中一種角色,並貫徹下去。如果團隊畏首畏尾、墨守成規,顧問可擔任「改革者」的角色,大力鞭策和鼓勵他們;若團隊毫無章法、不斷打倒昨日的我(想像美劇《Silicon Valley》中Piped Piper那樣的團隊),那顧問就應該幫助他們建立制度,設定實是求是的目標,讓他們心悅誠服:顧問不愧是行內縱橫卅年的老手啊!

    此外,大前認為不想留在舊公司的「50+」還有另一種選擇:換一份低兩級的工作。這是針對那些繼續留下來沒有什麼上位機會、心有餘力不足的「50+」。只降一級的話,還未做到退休就有機會回到不上不下的原點;但若選擇低兩級的公司,那一些本來在頂尖公司打生打死的50+,就可以在一個競爭和壓力大大減輕的環境中遊刃有餘,既幫助小公司提升,也可贏來滿足感:大公司訓練出來的前高層果然不同凡響。

    對「50+」創業的看法,我覺得大前在「應」和「不應」之間,提供了更聰明的選擇。不論是擔任顧問或降兩級工作,50+既能找到渴求的刺激,又不致冒失去一切的風險。環顧左右,發現我身邊也有不少成功的「超齡」創業者,共通處是他們大多選擇在自己十分熟悉的行業、並以顧問或管理小公司的態度去營運,結果成為大前口中那千分之三。50歲可以創業嗎?世事畢竟沒有絕對。

    本文參考自大前研一作品《後五十歲的選擇》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報: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