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勁旅出山

    十年前初夏,我在《香港經濟日報》寫了一連五篇叫「Start-up」系列的專題報導,並因為它們,開始在不知不覺間踏足本地創業圈子。

    系列的首篇作品為「本地薑創新軟件 全球突圍」,寫的團隊叫Team and Concepts,旗下產品Editgrid,是一個網上試算表。如今我們上網用各式軟件是件很自然的事,但在當時、在Google還未推出Google Drive前,這完全是石破天驚之舉,反映團隊不但有先見之明,而且技術能力相當。這五位合夥人,全部生於1981年(那年才26歲),並在香港接受教育,足證「本地薑」完全有挑戰世界第一的實力。我當時這樣形容:

    「他們開發的產品EditGrid,教微軟的首席軟件建築師(Chief Software Architect,原先由微軟主席蓋茨本人親自出任的職位)Ray Ozzie也另眼相看 ,他在五月一日接受路透社訪問時主動提及,指那是他們留意的對象之一。製作EditGrid的Team and Concepts,其公司主席兼創辦人之一李景輝,去年八月更被《Business Week》(《商業週刊》)封為「亞洲廿五歲以下最優秀的創業者」之一。」

    名揚海外之餘,團隊還成功向著名的創投基金美國中經合集團(WI Harper)融資125萬美元,當時來說是個紀錄。

    一年後,這支勁旅被蘋果收購,逐漸淡出香港創業圈。

    轉眼十年。年初團隊靈魂人物李景輝在Facebook上宣佈已離開蘋果,引來小圈子中一陣騷動,大家迫不及待打探:這支勁旅會否重整旗鼓、再下一城?

    在蘋果蟄伏近十年,李景輝若無雄心壯志,怎會再作馮婦?香港創業團隊被矽谷科企收購的先例,他們已經創下,未來希望他們可以創出香港團隊兼併其他科企的紀錄,再教巨人好看。

    ***

    相關舊文:香港人在矽谷

    ***

    上文2017年4月21日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創業比賽

    今晚又舉行一年一度的資訊科技界頒獎禮。這盛事由政府資訊科技辦公室出資贊助,十來個背景不同的商會各自負責一個和資訊科技有關的比賽,有些主攻「數碼娛樂」,有些做「金融科技」,還有「學生發明獎」等等。比賽歷時數月,最後統一搞個星光熠熠的頒獎禮作結。我以前工作的商會,負責「流動應用程式」類別,得獎者曾有GoGoVan「街霸阿強」的iSafe等。

    在任期間,我籌備了比賽四次,深明主辦單位若懂發揮此比賽的好處,宣傳效果極佳。舉例,我們曾邀9GAG創辦人陳展程、共享工作間Cocoon創辦人馬衡、熱心社企的天使投資者黃岳永等任評判。對不少公司--尤其初創企業--來說,能同時向他們作演示是極難得的機會,所以參加者會施展渾身解數,努力爭取出線。假如能贏取獎項、獲得傳媒青睞和曝光,更錦上添花。

    評判也有好處,因可從中得到不少刺激思考的點子,像曾為我們擔任評判的王維基,便撰文談過「坐了九小時的得益」「師弟你好嘢」。過去籌辦比賽,一直以達到這三贏為目標,所以對資訊科技辦公室的贊助,心存感激。

    可是不知是否因兩年前「初創企業」獎項發生「咖啡機兄弟」事件,政府為免再爆醜聞,對比賽的制肘越來越多。該獎項三年換了三個主辦單位不在話下,亦牽連其他主辦方在參賽資格審查、評判邀請、宣傳等各方面,受到更多限制。

    其實一直以來,要說服初創參賽並不容易:做出成績的初創,毋須靠比賽證明實力;而獲獎無數的初創,又未必有市場競爭力。像前述GoGoVan和iSafe那種叫好又叫座的初創,本來就少,如今比賽公信力受挫,更難吸引優秀參賽者。

    反正政府已決定為初創搞配對基金,不如也對得獎初創投入種子基金作直接支持,增加比賽贏家的市場實力,總比弄個縛手縛腳的比賽好。

    本文4月7日刊於《晴報》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  ***

    相關舊文:創業小圈子頒獎禮

  • 女人幫女人

    上月特首競選期間,我在Facebook分享了曾俊華一幀競選宣傳海報,相中人都是本地科網創業者。沒料到創辦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陳婉瑩教授看見時,卻忍不住留言:「Why is the group all male? 全男班!」

    我本來也不察覺,她一說倒明顯得很,不免有點慚愧。創業家是社會上的少數,女創業家更是少數中的少數,她們要成功、爭取認同,不容易,需要更多支持。如果要兼顧家庭的話,女創業家更是分身乏術,陳婉瑩自己便是過來人--她告訴我,50歲後才辭去紐約的記者工作,創辦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,因為那時小兒子也考上大學,她再無後顧之憂。

    陳婉瑩說,多寫寫女創業家,女人幫女人嘛。因為她這句話,我將努力發掘女創業家的題材。

    ***

    不久前有人向我介紹電商平台Goxip的創辦人Juliette Gimenez,她是一位中法混血兒,爽朗明快的作風讓人一見便喜歡。

    blogger-image--1979458756.jpg

    Juliette的父母都從事銀行業,她在巴黎出生,曾在香港一所天主教女校唸書,然後往英國升學。Juliette的家庭背景不錯,據她自己形容,外公二十年代偷渡來港,經營一家小小米店養妻活兒,慢慢生意越做越好,四十多歲便賺夠退休。

    像Juliette這種背景的女生大學畢業後,投身金融業幾乎是必然選擇,她並不例外。但在英國的投行工作了三年,卻找不到滿足感。

    她形容投行那份工作,「錢搵到、做得好」,但「那感覺是你認識了一個男仔,卻不會帶他回去見家長,因為總覺得只是『幾個月貨仔』,不會長久的。」

    她似乎遺傳了外公的冒險精神,要轟轟烈烈地做生意,終於在26歲那年,決定辭職回港找機會。一位中學同學知她想做生意,就為她介紹了一位創業的朋友:創辦HABITŪ連鎖咖啡店的創興銀行家族後人廖偉芬Jennifer。

    「她好信任我,教我有關做生意的一切。」Juliette沒想到素不相識的Jennifer竟與她十分投緣,放手讓她在公司裏試,從制定公司的策略和宣傳,到穿上圍裙收銀抺桌,Juliette什麼都做過。

    在HABITŪ短短20個月,Juliette找到在投行工作三年都找不到的滿足感。此後Juliette一直在創業圈中打滾,其中有五年,她還隻身跑到東南亞去做電子商貿,越做越有本事。直到一年前有了創立Goxip的念頭,才回港重新開始。Goxip的天使投資者,也是一位女性;馬來西亞的名人之後陳雪鈴。

    女創業家雖少,但她們善於發揮女性結盟互助的天性,女人幫女人。我不知道若Juliette在26歲那年,遇上的導師不是Jennifer,後來的故事會否不一樣,但我相信,若多將來有另一位26歲的女生出現,渴望像Juliette般闖一番事業,Juliette也會毫不猶疑地對她傾囊相授,就像Jennifer當初幫她一樣。

    相關文章:
    港產網購App 憑相可買衫(《信報》Startupbeat)

    ***

    本文2017年3月31日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