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初創律師

    我收到C來訊,自稱是中學的師妹。她入行以來專攻和初創有關的法律服務,偶而看到我寫一些關於初創的文章,又隱約記得我的臉,便來相認。師妹不愧是律師,見面前為確保無誤,她還親自向修女校長求證了我的身份(題外話:向母校求證的應該是接到陌生人來訊的我才對,不是嗎😛)。

    我畢業時師妹才唸初中,如果不是她主動相認,我想無論如何也認不出她:眼前的C一頭清爽短髮,杏色寛鬆西裝外套配同色長褲,內搭白恤衫,恰到好處的化粧和首飾,打扮瀟灑入時。

    看她一副能幹的樣子,我便單刀直入問有關她專業的核心問題:「初創為什麼需要律師?」初創的主要目標是求存,重中之重是市場、產品、團隊,法律服務似乎並無逼切性。

    師妹答得爽快:「初創在最好和最壞的時候都需要律師。」她舉例道,許多初創一開始並不注重股權結構(shareholding structure),合夥人之間的權責十分含糊,平時隱忍不發的問題,往往會在他們融資成功更上層樓,或者生意失敗決定拆夥時被引爆。

    又如許多初創為省錢,依賴模塊(template)處理合約,但許多條款都有可酌斟之處,哪些該放哪些該收,最好由懂法律,又有經驗的人把關。此外,給予員工股權(options)的激勵計劃、和客戶之間買賣的合約等,都是容易「出事」和她主要的工作範圍。

    我又問道,主攻和初創相關的律師不多吧?她說很少,自己是個例外,因為港大畢業後跟隨的第一位師傅,恰恰同時是位天使投資者,所以她從一開始就接觸許多和初創融資、併購等相關的工作,十餘年下來,成了專家。

    師妹五六年前開始在一家律師樓掛單,招徠生意全靠自己。她說自立門戶後第一個月,收入才數千元,如今總算上了軌道。她當初放棄穩定收入,原來是為了家庭 – 看不出眼前這位幹練的女子,已是三孩之母。脱離打工生涯,掌控自己的時間,是她兼顧家庭最好的方法。

    午飯吃到尾聲,師妹徒手拿起切完的豬鞍骨吸吮起來,展現豪邁作風,逗得侍應大樂,「你真懂吃!連骨的肉是最美味的部份,許多客人為保斯文都不肯吃,把它浪費掉了。」師妹笑笑,繼續啜得津津有味。師妹名字與「超男」同音,看她作風不拘一格,家庭事業都能兼顧,果然沒辜負父母改的好名字。

    ***

    本文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Meta告別一姐

    加盟Meta(Facebook)14年的COO Sheryl Sandberg宣佈將於今秋離任,標誌著她和創辦人Mark Zuckerberg「共治」的年代正式結束。她是矽谷最有影響力的女人,也是建立Meta帝國不可或缺的功臣,但自2016年Facebook捲入俄羅斯操縱美國總統大選的風波後,Sheryl Sandberg的光環逐步褪色,並埋下離任伏線。她鼓勵職場女性「挺身而進」(lean in),但一個普通女人若想複製Sheryl Sandberg的成功方程式,恐怕在虛擬世界中實現還容易些。

    (相關舊文:女強人另一半喺邊

    Sheryl Sandberg作為「人生勝利組」的表表者,總是在最好的時間遇上對的人。出身中產家庭的Sandberg,1991年在哈佛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,在精英雲集的McKinsey短暫地擔任商業顧問一年左右,就被大學恩師、時任美國財長的Lawrence Summers提拔到白宮任職。期間Sheryl Sandberg不但開始在華府建立廣闊的人脈(這在後來Facebook捲入政治風波時發揮了一定作用),也因此認識了Google的CEO Eric Schmidt,並獲後者邀請到Google上班。

    (相關舊文:如何成為1%打工精英

    當時Google只是一間初創公司,距離上市還有好些日子,Sheryl Sandberg一度對新職猶疑,但成功被Eric Schmidt打動,那句話現在已成為傳奇的一部份:「別儍了,你若獲邀登上火箭,趕緊答應,還問坐哪個位置嗎?」Sheryl Sandberg亦不負所托,任職Google期間不但見證了一代巨企的上市,還把本來只有四個人的廣告部門擴展到4000人之多。

    2007年,已在矽谷安頓下來的Sheryl Sandberg,在一個科技界的派對上遇到當時才23歲的Mark Zuckerberg。其時Facebook才誕生不久,用戶人數正在猛增,是矽谷最炙手可熱的初創,但缺乏盈利模式。Sheryl Sandberg和Mark Zuckerberg的年齡相差15年,但二人卻出乎意料地一拍即合,一年後Sheryl Sandberg正式加入Facebook任職COO,開展了矽谷歷史上最為人稱道的一段賓主關係。

    Sheryl Sandberg把她在Google開拓的廣告模式引入Facebook,不久便替Facebook拉到福特、可樂、星巴克等廣告客戶,此後更一步步把Facebook打造成幾乎以廣告為99%收入來源的萬億科技帝國。她主政下,Facebook的廣告收入滾滾而來,不喜打理業務的Mark Zuckerberg可全心全意進行產品研發,那是Facebook的全盛時期,也是二人關係最緊密的一段時光。Facebook早期投資者、風投a16z的創辦人Mark Andreessen形容,Sheryl Sandberg成功得把自己的名字塑造成一個職銜,他們𣄃下每家初創都在打聽,如何找到「一位Sheryl」。

    她人生中的「亢龍有悔」大約發生在2016年,那年Facebook捲入俄羅斯利用社交媒體操縱美國總統大選的風波,而危機發生時她才喪夫不久,心情並未完全平復。Mark Zuckerberg怪她沒好好把關,以致他要以wartime CEO自居,「出山」收拾局面,二人之間的嫌隙不斷擴大。期間二人都曾出席華府的聽證會,而Sheryl Sandberg的傲慢和精英嘴臉,亦開始曝露人前。

    (相關舊文:普京與Facebook的恩怨情仇

    2020年拜登成功當選美國總統後,曾有傳聞指Sheryl Sandberg有機會出任內閣成員,她的能力、精英的背景、和民主黨的友好關係、女性的身份等,都是有利條件,可惜Facebook的私隱醜聞頗令她形像受損,致其暫時無法「商而優則仕」。即使如此,Sheryl Sandberg仍可被稱為人生贏家。她到今年秋天才53歲,在進入社會的30年間,先在美國國力最盛的時期(克林頓年代)踏足白宮,再於科技業起飛的年代先後晉身Google和Facebook的核心團隊,一般人一生能有一次這樣的機遇已不容易,她連中三元,可謂今生無憾了。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分上下兩篇,於上周五及今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名人也創業

    我把「廖碧兒」和「方力申」的名字同時鍵入Google Search,並沒有太多搜尋結果。最早的新聞發生在2006年,他們都出現在電視節目《美女廚房》中,方力申是主持,廖碧兒任參加者;較近期一點的則有上月的新聞,二人同時出席一位藝術家的書法展覽。其他可謂絕無僅有了。沒想到就在這篇文章見報的當天,他倆將難得地同台亮相,並且用名人以外的身份:創業者

    貿發局(HKTDC)一連三天舉行「創業日」,方力申和廖碧兒都躋身其中,是第三天一個對談節目的參與者,題為「名人創業家 – 踏上成功路」,由我擔任主持。我對娛樂新聞所知有限,若不是主辦單位的邀請,渾然不知兩位名人原來都創辦了自己的企業,一位是酒商,另一位開辦游泳學校。我臨急抱佛就二人的背景做了一點資料搜集,發現他倆除了同時身為名人和創業者外,還另有一些共通之處。

    首先二人年紀相仿,出道的時間也差不多。廖碧兒1979年1月出生,2000年當上溫哥華華裔小姐冠軍,2001年回港參選國際華裔小姐奪魁,同年加入成為無線電視藝員,晉身娛樂圈。她在加拿大出生與長大,中文並非第一語言,但這些年來在港發展,已練就十分流利的廣東話。方力申比她小一歲左右,因祖父和父親都熱愛游泳,從小就被發掘出游泳天份,曾代表香港參加2000年悉尼奧運,並在200米背泳及400米混合泳中打破香港紀錄,其中混合泳的紀錄值到2021年才被16歲小將衛恆恩(Peter Whittington)打破。他2001年加入娛樂圈、2004年於港大商學院畢業。

    毫無疑問,廖、方二人都有天份、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取勝、而且成名得早。

    此外,他們都從興趣中打下創業的基礎。方力申無論泳術或「飛魚」形像均深入民心,他2018年開辦泳術學校Hong Kong Swimming Academy可謂完全符合founder-market fit的教科書定義:”Founder/market fit means the founders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market they are entering, and are people who “personify their product, business and ultimately their company.””但方力申創業並非如他游泳般「贏在起跑線」,因為他碰上的時機不對,先是社會運動,再來是疫情衝擊,苦撐了三年才收支平衡,箇中壓力可想而知。

    至於廖碧兒,據說是入行後才發掘出品酒的興趣來的。她2008年在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加州Napa Valley找到一塊酒地投資,開始生產以自家品牌Bellavizio命名的葡萄酒,後來再創立網購平台Wine Maven,本身還考獲國際品酒認證Level 3資格,對品酒、釀酒的學問,一點也不馬虎。

    (相關舊文:何詩蓓的成功方程式

    我雖接觸過許多創業者,但很少和擁名人身份的打交道。難得貿發局找到的廖、方二人均具非常鮮明的形像,除關於創業的一般問題外,我還想有針對性地與他們談兩個話題:

    一是運動員創業。「魔術手」Magic Johnson、Michael Jordan、LeBron James等,都曾是頂尖世界級運動員,繼而轉型當上企業家。優秀的運動員和企業家是不是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?

    (相關舊文:奧運精英給初創的啟示

    二是女明星創業。大部份有關廖碧兒的新聞,都是有關她感情生活的八卦。女性創業已背負不少標籤了,何況是漂亮的女明星。她如何應對別人對她創業熱誠和能力的質疑?

    (相關舊文:女人創業難女人創業 先苦後甜女創業家逆轉勝

    你們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,我大概正為此次對談作最後準備。活動是線上舉行的,如果來得及的話,歡迎報名參加;要不,如果和兩位嘉賓聊天後有好聽的故事,改天再寫專欄和大家分享。

    附:對談全紀錄(YouTube)

    ***

    本文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