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聚天下兵器

    你是一家初創公司的創辦人,產品做得有聲有色,業務發展蒸蒸日上,晉身「獨角獸」指日可待…忽然美夢驚醒:你的CTO被挖角了!而且走的不止她,團隊中一半程式員將隨她蟬過別枝。

    這教許多初創創辦人半夜驚醒的情景,天天都在上演,而且越是做出成績的團隊,越容易招惹外界垂涎。這個市場痛點,反而成了台灣寓意科技(Fable)執行長施政源(Paul Shih)的機會。

    他們專注「項目管理」(Project Management),以一套經過反覆驗證的流程與文案管理制度,有效地把一群不喜歡上班的程式員的生產力,向多家初創釋放出來。三十出頭的Paul在台灣初創界小有名氣,他說今年Fable的生意漸上軌道,全年營業額有望達到3000萬台幣。

    乍聽Paul講解其業務時,我覺得難以置信。哪有初創公司願意將產品開發,外判給沒見過面的程式員完成?豈知我少見多怪,沒有程式員上班的初創已漸成趨勢。

    當中的表表者為軟件公司37signals。他們從一開始便鼓勵「遙距」文化,還為此著書立說,力抗大企業的「朝九晚五」鐵律。更著名的例子是WordPress母公司Automattic,他們在六月宣佈關閉位於三藩市那超過15000平方呎的堂皇辦公室,因為自啟用以來,這裏每天只接待三五位員工上班,太不划算。市值達「獨角獸」級的Automattic共有600多位員工散居全球各地,在本地的共享工作間、咖啡室或家中工作。

    一位經歷過團隊被搗散的初創創辦人,向我一語道破員工遙距工作、或與專案公司合作的最大好處:招聘人才不再局限於香港。

    如今他們的案子,可以由矽谷精英、東歐團隊或印度天才完成,真正聚天下兵器。
    ***

    本文10月27日刊登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好文有價

    人稱「高建」的「拉闊遊戲」CEO高重建是我最佩服的創業者之一。他以港人身份進入內地手遊市場並報捷,已屬少有;再加上高總作風特別具人文情懷,生意做得成功也沒丁點市儈味,倒日益像個文青。

    最近高建向我「劇透」,說他正在「趕緊件新野」,是「好玩的東東。希望對作者有點幫助」。上週終於現了一點端倪,原來他要搞現在創投界最炙手可熱的ICO(Initial Coin Offering),發行LikeCoin,改變網上資訊免費供應的怪像。

    暫不知道LikeCoin的具體用法,但可先簡單分享一下高建的想法:網上資訊無限供應,讀者早已習慣那是廉價甚至免費的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因為內容供應平台通常以廣告模式賺取收入,流量越高的內容,廣告價值越高,久而久之,網上充斥以吸眼球為主的內容。結果,平台(如Facebook或Google)賺取了最大筆廣告收入、內容供應者漸趨以吸眼球為目的,深度好文得不到應有回報、讀者的閱讀體驗也大打折扣,因為忙於把不斷彈出來的廣告關掉,不勝其煩。高建大概是想以LikeCoin代替「按讚」,使好文有好價。

    其實「知識有價」此想法已漸漸得到重視。最佳例子是內地的「羅輯思維」。羅振宇本科唸傳媒,曾為中央台的主持人,他2012年年底創業,以一台攝錄機和一張嘴巴,每週錄製一條約50分鐘的影片,就特定題目侃侃而談,還推薦書單。此「自媒體」正當「知識網紅」的風口,大受歡迎,五年來共推出了205條短片,在各平台上被累積瀏覽逾10億次。今年三月,羅振宇宣佈「羅輯思維」將改以「得到」App傳播,不再推出新影片。當時「得到」App的註冊用戶為558萬人,日均活躍用戶超過45萬人。

    「羅輯思維」不但受讀者歡迎,更獲投資者青睞。稍早前網傳一份它的pre-IPO融資文件,顯示其正準備融資9.6億元人民幣,估值高達70億元,還計劃2019年上市。

    從高建到羅振宇,也許扯得有點遠,但他們之間隱隱有著關連,就是認同「內容有價」。我作為寫作的人,又是讀者,對此沒理由不支持。

    ***

    相關舊文:

    消失的觀眾(上)

    消失的觀眾(下)

  • 港產獨角獸

    港產獨角獸(未上市而市值逾十億美元的初創)終於出現了!

    2013年由五個小子湊合港幣二萬元起家的GoGoVan,周初宣佈與在美國上市的「58同城」旗下子公司「58速運」合併,成為亞洲最大的同城貨運平台。此合併的亮點之一是其交易規模,外界雖然不清楚具體數字,但雙方在記者會上承認是「獨角獸」級,創下香港初創界紀錄。

    此外,併購交易完成後,GoGoVan創辦人林凱源(Steven Lam)將出任新公司CEO,管理包括內地超過100個城市的業務,32歲便擔此重任,值得港人自豪。GoGoVan本已在亞洲共14個城市設點,合併後的新公司,毫無疑問是區內行業龍頭。上市之路可謂指日可待。

    我2014年年初在一個創業比賽上認識Steven,對他留下深刻印象。記得他曾展示一張圖,顯示GoGoVan平台每天處理的訂單數目,和每月登記司機的數目,增幅都以倍數計,可見對原有市場顛覆之劇烈。

    大家還記得GoGoVan面世前,「call van」是怎樣一番光景嗎?你得提前致電預約,但通常久久不獲回覆;call台以人手配對司機和乘客,效率欠奉;最沒自主的是一眾司機,不管該月生意如何,都要向call台繳交定額月費,每張單另外拆佣,收入受限。

    GoGoVan橫空出世後,既釋放了龐大的市場需求(市民隨時可叫車),又為司機帶來工作時間上的自主,使他們從此不必上台,收入多勞多得。四年來,GoGoVan已處理超過2500萬宗交易,融入港人生活。

    但GoGoVan的壯大之路絕非一帆風順,單是向司機徵收佣金一役,就令他們背上「霸權」之名。但這種遭遇非GoGoVan獨有,矽谷先進亦同病相憐。望GoGoVan五子勿忘當日每個向他們伸出友誼之手的司機,如何助他們挑戰原來行業龍頭,才能成就今天。只要平台繼續為用家和司機帶來價值,GoGoVan就經得起風吹雨打。

    ***

    相關文章:

    誰是香港第一家「獨角獸」

    GoGoVan闖關

    Call車之戰

    ***

    本文同日獲《晴報》刊登於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