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萬一遇上公關危機

    明年春季我將應邀回母校中大新傳學院,兼職任教一個新課程:公關與初創(PR For Entrepreneurs)。在準備案例和教材之際,來和讀者談一個主題:危機管理。

    一般而言,初創知名度低、影響力小,不像財雄勢大的企業涉足民生百業,故沒太多「燃料」可引爆公關危機。而且社會對有志創業的年青人通常比較寬容,故初創CEO面對公關危機的機會相對不高。但萬一真的遇上,有何應對之道?以下淺談一二。

    (相關舊文:傳媒與初創初創如何應付負面報導「士多」公關事件

    一旦爆發醜聞,例如被揭發欺騙用戶,首先要分辨控訴的真偽。如屬捏造,應拿出事實作澄清;假如屬實,則必須秉公處理,牽涉刑事者報案處理,不涉的也應向客戶致歉,表現出負責任的態度。不論澄清或致歉,回應要快、公開、不含糊,否則一旦被輿論定性了負面形像,就難以扭轉

    如果危機牽涉悲劇,例如有用戶發生了意外,則在作出澄清或致歉時,應表現出同理心,以人性化和貼地的語言來顯示誠意,勿打官腔,或倚賴律師或法律顧問撰文或撰寫發言稿,因為冷漠的口脗在這情況下只會適得其反。

    我曾問過行內公認的金牌公關,若遇上如此這般的危機,如何拆彈?她半開玩笑回應道,在我治下根本不會發生這樣的事。說來甚有道理,因為最上乘的危機處理是防範未然:實行良好的企業文化、協助任用正直善良的人才、保持警覺,將不當行為撲滅於萌芽狀態以避免危機出現等。高手總是無招勝有招。

    (相關舊文:不賣產品賣什麼?

    好的公關是日積月累的成果,不是在危機爆發時才急就章出動「關公」救亡。萬一真的發生不幸事件,上文建議的迅速回應與表現誠意是不二法門。有時危機未必致命,不當處理危機才致命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夢寐以求的管理人

    Netflix最近上架台劇《人選之人造浪者》,拍得精采可觀。導演林君陽說,《造浪者》拍的雖然是選戰(台灣總統大選),但它其實是以政治做包裝的「職人劇」,適合上班一族觀看。我很認同。

    故事由「大選」開戰前十個月開始倒數,兩大政黨「公正黨」(在野)和「民和黨」(執政)各自密鑼緊鼓應戰,選情緊湊,雙方不斷見招拆招。它的劇情充滿實感,還有幾個寫得非常精采的人物,如反派代表「渣男」、偽君子趙昌澤(民和黨副總統後選人,戴立忍飾),和公正黨文宣部副主任翁文方(謝盈萱飾) – 這是我全劇最喜愛的角色:正直、有能力、有擔當,現實中如果有這樣的人物,一定是各企業都想羅致的管理層、眾下屬最夢寐以求的上司。

    「公正黨」內部一如普遍具規模的企業,員工大致分為上、中、下三層。身為文宣部副主任的翁文方夾在中間,上有高層如黨主席、正副祕書長等要應付,下有各文宣部職員要照顧、分配工作。得力的中層管理者,是令一家企業運作暢順、生產力高效的關鍵。翁文方正是這樣一員大將。

    翁文方是個有能力的人。她的上司「高副祕」是典型的職場老油條,沒什麼行動力,卻位高權重,喜在會議上指點江山。翁文方為下屬據理力爭而與之發生衝突,遭對方「報復」,減少她身為發言人的曝光機會,改為扶植言聽計從的親信上位。翁文方不抱怨、不抵抗、不散佈負能量,她把委屈化為動力,利用工餘時間默默經營自己的YouTube頻道月旦時事、吸引粉絲,化解上級對她的抵制,以皇道手法增加自己在黨內發言的本錢。

    翁文方也是有擔當的人。她的下屬遭辦公室性騷擾、又惹上沒能力解決的麻煩,她沒有以「大局為重」叫對方忍氣吞聲,或與之劃清界線,而是直接向黨主席討公道,又動用自己的人脈為下屬尋出路。翁文方肯為下屬出頭、做她認為對的事,因為她知道自己比對方更有辦法,而她沒有吝惜付出。這麼照顧下屬的上司,怎會不吸引人才為她賣命。

    我最近為一家初創效力,經常和CEO討論公司的運作,一致認為優秀的中層管理者很重要。高層訂了策略,須靠中層分析理解,再拆細為不同的任務,指導及分配下屬執行。如果缺少這環,或中層不給力,對上不能解決問題,對下無法提供指導,這會對公司運作造成極大的困擾和阻力。優秀的中層管理者,唯一令上司、下屬頭痛之處,是當她決定自立門戶、遠走高飛的時候。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回到數碼港

    早上我在健身室做完運動,痛快地淋過浴後,上街買了一點外賣,準備好好享受。此際我的電話響起,來電者是我的好朋友,一位web3初創的CEO。

    「你可不可以幫我?」這是他劈頭的第一句話,語氣又焦慮又帶著猶疑。

    因為幣市長期低迷,他們去年年底精簡了人手,卻沒想到之後發行的NFT居然十分成功,致工作量急增,碰巧一位得力助手因病入院,結果要在人手短缺下應付排山倒海的工作,不得不告急。

    他大概也算準了我這人頗講義氣,定會幫他,所以也不轉彎抹角,開門見山便道出窘境。於是我答應他,下周就去他公司報到,每周三天,與他並肩把這難關渡過了再說。

    朋友的辦公室在數碼港,對很多人來說長途跋涉到這山旮旯地方上班實在折磨,但我自立門戶前曾在這兒工作過四、五年,對數碼港頗有感情,倒也不介意。只是要我這個「三天打魚、兩天曬網」的「獵人」,忽然轉型為晴耕雨讀的「農夫」,頗不習慣。念在多年情誼份上,且自忍一忍吧。

    (相關舊文:打獵與耕田點解要返工?

    上班數周,親身投入web3初創的世界,有幾點觀察。第一個感受是:怎麼竟沒有人上班?說完全無人在辦公室是有點誇張,但每天回公司報到的,似乎只有負責財務的高層,此外就數我和當CEO的朋友留在辦公室的時間最多。其餘負責產品、營銷、開發的,都很少回辦公室來,以遙距工作為主,這是三年疫情為工作環境帶來的一個主要轉變。

    復常後許多企業已全面取消遙距工作,但科技公司卻是例外,因為科技公司有許多以結果而非工時衡量成績的職位,如程式員,頗適應遙距工作的模式。但不少管理層也留意到,在全面遙距工作的情況下,有些員工的生產力並不如前;而需要團隊間緊密溝通的工作,也不宜全面遙距進行,因為許多洽商和交流都是即時或即興的,需要同事們同時同場才能有效地進行。以我和朋友為例,「朝夕相對」下可不時討論許多問題,大家的工作效率都很高,幾乎達到「一日解決一個問題」的境界。

    一家公司要取締或減少遙距工作,或多或少會引起員工們反彈,但不改又如何提升他們的生產力和溝通效率呢?須得有個中間落墨的方案,才能圓滿解決。

    (相關舊文:搵食與返工雕欄玉砌應猶在

    另一個觀察是,開發和推廣web3產品,與web2的做法大相逕庭。Web2是個產品主導的時代(product driven),好產品自然有好口碑,配合各種數碼營銷手段,不難達到一傳十、十傳百的效果。但web3是個「社群導向」(community driven)的時代,如何增加社群黏性、維持社群熱度,對web3產品如NFT的成敗極為重要。

    Web3產品的主要推廣平台是Twitter和Discord,一般來說Twitter的受眾比較闊,Discord上的則多數是通過驗證後、某NFT的持有者。在Discord上,因受眾以持份者自居,所以他們很在乎產品的開發和員工的投入,想掌握產品的進度、期望與開發團隊有更多互動、渴求不時得到犒賞(incentives)等,最重要是,他們需要盼望,覺得手持的NFT可以給他們一些別人沒有的好處,這樣才會長期持有,否則難保不將之放到NFT的二手交易平台如Opensea上沽售。一旦某NFT的價格回落至鑄價(mint price)以下,該NFT的開發團隊就會很頭痛,因為會遭持份者不斷轟炸(FUD),寢食難安。

    這樣說大概會令做慣web2的團隊很焦慮,擔心無從入手。但管理web3社群也有一道「殺手鐧」,能輕易平服社群騷動,那就是得到一位「德高望重」的「管理人」或「版主」(Mod,即moderator)坐鎮。例如Keungz,他在Twitter上有超過20萬followers,比9GAGCEO還多,他講一句話的份量,比我這種年資短、沒影響力的茄喱啡說一千句還有效。然而一個普通的NFT團隊,又如何請得動像Keungz這種「大神」們現身支持呢?那又是另一番學問了。Web3世界就是這樣一個弱肉強食的森林。

    (相關舊文:歡迎光臨元宇宙9GAG的迷因帝國

    我離開數碼港時,科技界仍是以手機應用程式mobile apps為主的年代,沒想到才不過幾年光景,它已被元宇宙的種種新奇事物所掩蓋,而且團隊更年輕、更進取。要在這時代生存,究竟應著眼於不斷冒起的新事物,還是該鑽研歷久不衰的技能,才有更強的適應力?每人有不同答案,反正朋友告急時想起我,大概不是因為我懂web3吧。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分上下兩則,於3月31日和今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