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初創的押注

    當香港也終於減少入境旅客酒店隔離檢疫日數時,我們就知道纏繞全球逾三年的疫症,開始進入尾聲。幾年來,除少數幸運兒外,全球大多數企業都飽受社交距離措施影響,倒下的不少,倖存的也慘澹經營。只是沒想到,當疫情消退時,一些「疫市贏家」反而進入寒冬。

    (相關舊文:疫下初創兩極化疫市贏家

    說的是一系列近月掀起裁員潮的美國科技企業,如Shopify。疫症肆虐三年間,大量網上購物活動應運而生,整個電商市場容量大增,Shopify作為全球網店平台龍頭之一,自然見風駛𢃇,大事擴張,押注在網購潮流不會逆轉的趨勢上。可是今年的環球經濟狀況和前幾年大不相同,俄烏戰事持續、能源價格高企、通脹加劇、美國進入加息周期…普羅大眾不得不緊縮開支,節省非必要使費。連鎖效應下,不少網店倒台,Shopify的股價和生意額也迎來大倒退,結果在上月底宣佈裁員10%,即日生效。

    (相關舊文:來自愛爾蘭的天才兄弟

    (上圖)摘自Shopify的新聞稿

    容我引述一幅來自Shopify新聞稿的圖表,簡單說一說情況。從2000年開始,廿年來美國電商市佔率一直沿著一條順滑的曲線,穩定地成長,由個位數增加到2020年的逾10%左右。疫症全球爆發後,電商市場發生爆炸式增長,直線上升至逾15%,完全突破過去20年的生長速度,一口氣把整個電商市場的發展推前了最少三年。面對這種井噴式業務增長,Shopify的管理層當時押下賭注,樂觀地估計這種趨勢將於疫後持續,所以積極擴充人手,為未來的業務作準備。但始料不及的是,這個趨勢只屬曇花一現,不久便掉頭向下。美國人的購物習慣並沒有被扭轉過來,疫後還回歸到「常態」。Shopify的CEO只好認輸,承認當初誤判形勢,錯把一個短期的趨勢看成長期趨勢,並因此付出高昂代價,不得不裁員減開支。

    如何判斷趨勢,是艱深的學問,對初創而言,有時更是生與死的押注。一位在web2.0做得很成功的初創CEO曾向我分享他的思路歷程:他們的業務全球化,過去單是每月「找數」給各地的合作夥伴,都花去不少行政和時間成本。幾年前偶而使用加密幣結帳,在剔除銀行這個中間人後,驚覺效率大增、行政費用銳減,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暢快!這位CEO常從用家角度入手,體驗什麼是不可逆轉的趨勢,以此作為業務發展的參考,經歷了加密幣的應用後,他認為那是一試便無法回頭的經驗,必將造成不可逆轉的趨勢,所以決定把公司業務押注在Web3.0的冒起,並在幾年間,默默地把八成個人資產轉為加密幣。目前加密幣市場正處寒冬,這位CEO內心想必受盡煎熬。但相信只要有本事把熊市捱過去,就是成功的押注。

    (相關舊文:銀行的恐懼

    ***

    本文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Meta告別一姐

    加盟Meta(Facebook)14年的COO Sheryl Sandberg宣佈將於今秋離任,標誌著她和創辦人Mark Zuckerberg「共治」的年代正式結束。她是矽谷最有影響力的女人,也是建立Meta帝國不可或缺的功臣,但自2016年Facebook捲入俄羅斯操縱美國總統大選的風波後,Sheryl Sandberg的光環逐步褪色,並埋下離任伏線。她鼓勵職場女性「挺身而進」(lean in),但一個普通女人若想複製Sheryl Sandberg的成功方程式,恐怕在虛擬世界中實現還容易些。

    (相關舊文:女強人另一半喺邊

    Sheryl Sandberg作為「人生勝利組」的表表者,總是在最好的時間遇上對的人。出身中產家庭的Sandberg,1991年在哈佛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,在精英雲集的McKinsey短暫地擔任商業顧問一年左右,就被大學恩師、時任美國財長的Lawrence Summers提拔到白宮任職。期間Sheryl Sandberg不但開始在華府建立廣闊的人脈(這在後來Facebook捲入政治風波時發揮了一定作用),也因此認識了Google的CEO Eric Schmidt,並獲後者邀請到Google上班。

    (相關舊文:如何成為1%打工精英

    當時Google只是一間初創公司,距離上市還有好些日子,Sheryl Sandberg一度對新職猶疑,但成功被Eric Schmidt打動,那句話現在已成為傳奇的一部份:「別儍了,你若獲邀登上火箭,趕緊答應,還問坐哪個位置嗎?」Sheryl Sandberg亦不負所托,任職Google期間不但見證了一代巨企的上市,還把本來只有四個人的廣告部門擴展到4000人之多。

    2007年,已在矽谷安頓下來的Sheryl Sandberg,在一個科技界的派對上遇到當時才23歲的Mark Zuckerberg。其時Facebook才誕生不久,用戶人數正在猛增,是矽谷最炙手可熱的初創,但缺乏盈利模式。Sheryl Sandberg和Mark Zuckerberg的年齡相差15年,但二人卻出乎意料地一拍即合,一年後Sheryl Sandberg正式加入Facebook任職COO,開展了矽谷歷史上最為人稱道的一段賓主關係。

    Sheryl Sandberg把她在Google開拓的廣告模式引入Facebook,不久便替Facebook拉到福特、可樂、星巴克等廣告客戶,此後更一步步把Facebook打造成幾乎以廣告為99%收入來源的萬億科技帝國。她主政下,Facebook的廣告收入滾滾而來,不喜打理業務的Mark Zuckerberg可全心全意進行產品研發,那是Facebook的全盛時期,也是二人關係最緊密的一段時光。Facebook早期投資者、風投a16z的創辦人Mark Andreessen形容,Sheryl Sandberg成功得把自己的名字塑造成一個職銜,他們𣄃下每家初創都在打聽,如何找到「一位Sheryl」。

    她人生中的「亢龍有悔」大約發生在2016年,那年Facebook捲入俄羅斯利用社交媒體操縱美國總統大選的風波,而危機發生時她才喪夫不久,心情並未完全平復。Mark Zuckerberg怪她沒好好把關,以致他要以wartime CEO自居,「出山」收拾局面,二人之間的嫌隙不斷擴大。期間二人都曾出席華府的聽證會,而Sheryl Sandberg的傲慢和精英嘴臉,亦開始曝露人前。

    (相關舊文:普京與Facebook的恩怨情仇

    2020年拜登成功當選美國總統後,曾有傳聞指Sheryl Sandberg有機會出任內閣成員,她的能力、精英的背景、和民主黨的友好關係、女性的身份等,都是有利條件,可惜Facebook的私隱醜聞頗令她形像受損,致其暫時無法「商而優則仕」。即使如此,Sheryl Sandberg仍可被稱為人生贏家。她到今年秋天才53歲,在進入社會的30年間,先在美國國力最盛的時期(克林頓年代)踏足白宮,再於科技業起飛的年代先後晉身Google和Facebook的核心團隊,一般人一生能有一次這樣的機遇已不容易,她連中三元,可謂今生無憾了。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分上下兩篇,於上周五及今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加密幣的浴火重生?

    人們說「幣圈一日,人間十年」,「百年一遇」的金融海嘯最近發生在只有十來年歷史的加密貨幣市場,過程極之驚心動魄。加密幣LUNA/UST的崩盤為期不過數天,已蒸發掉99%、數百億美元的市值,其震撼威力可想而知。很多人認為這代表加密貨幣正走向末日,但從「反脆弱」(Antifragile)的角度觀之,則說不定是加密幣浴火重生,走進欣欣向榮的轉捩點。

    (相關舊文:為什麼鐵達尼號必須沉沒?

    TerraUSD(UST)是加密幣中的穩定幣(stablecoin),價值與美元掛鈎,比率是1:1。香港的聯繫匯率得到外匯儲備的百分百支持,由金管局透過「買入港元、沽出美元」或「買入美元、沽出港元」來達到穩定的兌換保證。自1983年成立以來,香港聯繫匯率歷經數不盡的風浪,最經典一役是抵禦了1997年「亞洲金融風暴」 的衝擊,至今仍為世上最可靠的金融制度之一。

    與聯繫匯率相比,UST和美元之間的掛鈎,不靠十足美元資產的支持,而是透過另一種加密幣LUNA,和複雜的演算法而成。簡單而言,當UST價值超過一美元、表示其供應減少時,系統就會「銷毀」LUNA來釋放UST;反之,則會「鑄造」LUNA以吸收市場上過多的UST,保持其價值在「穩定」狀態。UST自2020年9月誕生以來深得市場歡心,成為USDT和USDC以外,加密幣市場總市值第三大的穩定幣。至於和UST互利共生的LUNA,也在崩盤前一個月左右,達到119美元的歷史高位(ATH, all time high)。

    發明此雙幣系統的人叫Do Kwon,是一名才三十歲出頭的韓國人,畢業於史丹福大學電腦科學系,曾於Apple和Microsoft任職工程師。他創業後獲大量風投背書,又被Forbes選為30 Under 30,得到一流科技傳媒的垂青,很符合web3叻仔的一貫形像。

    (相關舊文:歡迎光臨元宇宙上榜饑渴症

    可惜「少年你太年輕」,Do Kwon曝得大名引起別人打LUNA/UST的主意。崩盤事件發生在5月8日星期天,有大戶趁系統更新、撤掉資金的的空檔,率先抛售價值8400萬美元的UST,同時Twitter上開始出現不利謠言,而其他大戶也陸續在交易所中大量沽出UST…連串有默契的行動令UST的價值與美元輕微脫鈎,信心危機引起散戶恐慌,紛紛解鎖本來質押的UST在市場上抛售,進一步加劇UST的跌勢。為維持UST價值的穩定,系統唯有不斷鑄造LUNA來吸納UST,可惜速度追不上之餘,反而導致LUNA價格也急跌⋯⋯這就是整個崩盤事件的起點。

    (參考文章:8400萬美元撬動400億金融帝國,UST的崩盤始末

    幾天之內,LUNAUST的價格暴跌至近乎「清零」,執筆時UST僅報0.17美元,LUNA更跌至0.0003美元以下。回望LUNA一個月前逾百美元的高位,真是情何以堪。

    有人翻出Do Kwon在崩盤前不久接受的視像訪問,其中他提到95%加密幣企業都會倒閉,還笑著說看它們死去應頗具娛樂性。我覺得Do Kwon作出這樣的預測很正常,畢竟絕大多數加密幣企業十分年輕,根本沒經過像樣的風浪洗禮,自然不堪一擊。他只是沒料到,是自己的公司率先應驗了這個預言而已。

    但大家不妨想一想,Do Kwon「身先士卒」在眾目睽睽下慘烈地被擊倒,這一幕必令參與加密幣的後來者更加警惕,他們在系統設計、資產配置、保安等方方面面必將考慮得更周全,減少自己被同類方法擊倒的可能性。即使Do Kwon東山再起,他也會學乖,不會重蹈覆轍,那他下次成功的機會就比這次高了。這不正是「反脆弱」在發揮作用嗎?好比香港的聯繫匯率,每捱過一次衝擊,就會帶來一次系統升級的機會。經歷的風浪越多,升級的次數越多,系統越穩固,被擊倒的可能性就越低。

    對那些「睇死」加密幣的人而言,別忘記「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」的金科玉律。市場激烈地發揮「汰弱留強」作用,留下來的企業和整個生態只會因此更強大,而非更脆弱,除非整個區塊鏈系統連同互聯網都被一舉殲滅吧。

    ***

    本文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