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融資不要做的事

    最近走訪了十位科網創業家,和他們談有關創業的幾個話題,包括融資、市場拓展和管理等。他們背景不一,創業的年資有深有淺,專注的市場也不同,但都是比較實幹和有自己想法的人。與君一席話,得到不少有意思的反饋。

    其中一個問題是:在融資時,有什麼事千萬不能做?

    融資(Fundraising),幾乎是科網創業的必經階段,除非你像iSafe和Cetah的創辦人「街霸阿強」一樣,創業的400萬資本全靠自己掏出來,否則總有機會張口問別人籌錢,分別僅在於對象是親友或專業投資者而已。所以我問這個沒有預設答案的問題,想探聽這些有過融資經驗的創辦人,有何經驗或心得。

    第一種最多人給的答案竟然是,不要為融資而融資。包括GoGoVan的Steven,TeamNote的Roy,9GAG的Ray等,都認為融資並非所有startup的必經階段,創辦人不應本末倒置,視乎本身產品的性質和做生意的策略,應只在有需要「燃料」加速成長時,才四出融資。

    第二個預期之中的答案是,不要過份吹噓,例如洗車俠Leo、Lifehack的Leon Ho均如是說。因為投資者都很精明,如果為了融資而過分吹噓成績或遠景過大,都經不起反覆拷問。

    剛創業年半、已經歷過一段融資洗練的「街坊」創辦人Elliot加添了趣味。他說,融資和追求愛情一樣,千萬不要表現得太過主動和急進(desperate),否則反而會嚇跑心儀的投資人。

    而Central Exchange的Billy作為一名有多次創業經驗的天使投資者(他共經手過四間公司的上市)則給了最坦率的忠告:融資時不要出賣太多股份給投資者,這對雙方都不利,更使創辦人失去力爭上游的動力。

    至於曾在矽谷融資的9GAG創辦人Ray,則只說了一句no nonsense的話:融資最多餘的是叫投資者簽NDA(Non-disclosure Agreement不披露協議)。

    ***

    本文2016年10月21日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創業的抉擇

    9GAG聯合創辦人陳展程(Ray)不久前分享了一個「創業的抉擇」,引起友儕間一陣熱議。

    抉擇是這樣的:以下五項是必須做好的事,但你只能挑三樣,怎麼選?

    一,把公司做大
    二,與家人相處
    三,和朋友一起
    四,保身體健康
    五,好好睡一覺

    有人理想化地形容,只要讓家人和朋友加入公司一起做,就可以同時滿足一至三項;很多人認為先做好「一」再說,其他都是次要;不少朋友覺得睡眠不足不是什麼問題;也有人說,其實朋友才不是那麼重要;某朋友老實地答,我認為我一項都做不好。

    問題並非必須五選三,也可以十選八,或者三選一。它之所以引起這麼多反思,關鍵是它指出了一個重要的訊息:創業要兼顧的事很多,必須有所捨棄。其實所有創業者最大的心願都是「一」:把公司做大,百世流芳。問題是,你能承受放棄其他選項的代價嗎?

    前一陣子同文「不開會的CEO」莊偉忠在專欄中透露,自己突然心臟病發險死,幾乎再也見不到親愛的家人。一直以來他深受公司同事、朋友和家人愛載,事業又順利,可以說樣樣兼顧了,可惜還是忽略了一項:對自己不夠好,沒有好好保持身體健康。你看,「成功人士」多麼難當!

    對那些在事業方面沒有太大野心的人來說,抉擇比較簡單。只要有溫馨的家庭、恰當的社交、適量的運動,保持身心舒泰就是最好的生活了。但若你想過這種生活,就不要希冀做出一番事業來;沒有人可以舒服地成就一方霸業。

    「創業的抉擇」顯然沒有正確答案,重要的不是答案,而是你怎麼選擇。在你心目中,哪一樣可以首先被捨棄、哪一樣必須牢牢抓住?我認真地向十位創業家逐一提出這個問題,得到的答案發人深省,以後有機會再分享。

   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,若想成就一番事業,「娛樂」從來不是選項。當其他人在過「行街睇戲食飯」的日常生活,你則無時無刻不在連串兩難中苦苦掙扎。只好阿Q地想:起碼有得揀。

    ***

    本文2016年10月14日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關於創業,只須做對一件事

    衡量任何初創企業是否成功,通常不離三大核心元素:產品(Product)、創辦人或團隊(Team)、市場(Market)。

    程式員最重視產品(Product)。一件產品好不好用、設計如何、有沒有bug…程式員認為產品的好壞,決定成功與否,而只有自己才具資格論斷。

    但世上好的產品很多,成功的卻很少。Peter Thiel就曾在Zero to One一書中斬釘截鐵地說過,世上絕無「只要掂,就有人用」的產品,一定要有恰如其份的推銷,故團隊裏每個崗位的人都需要有推銷員的心態,不能抱著「有麝自然香」的心態閉門造車。

    另一方面,投資者比較著重團隊(Team)。因為很多初創企業成立時,未有產品或產品只具雛形,於是投資者只能依賴創辦人的理念或其過去經驗作判斷。

    有多次創業經驗的朋友形容這好像馬主喜歡選擇馬匹的血統一樣,曾經成功過的創業家,有時還未開始下一個項目,已獲投資者垂詢,因為對方對這位創業家有信心。如上期提及的天使投資者,也以人為重,而且他認為謙和的團隊,比「天才組合」更容易成功。

    而矽谷重量級創業家兼投資人Marc Andreessen(網景Netscapte創辦人)則說過,關於創業,基本上你只須做對一件事,就是找到Product/Market Fit:好的產品並應用在對的市場上(“Product/market fit means being in a good market with a product that can satisfy that market”)。

    Marc Andreessen認為,產品、團隊、市場三者之中,最重要的是市場。如果市場不存在,再強勁的團隊、再了不起的產品,都不能把市場硬生生掘出來,徒消耗意志;相反,如果市場已然形成,並正快速增長,那麼即使不怎樣的團隊,只要弄出一件還可以的產品,都可以乘風破浪,然後,市場自然會被好的產品填滿。

    所以最強勁的團隊應把全副精力放在最有潛力的市場上努力不懈。找對市場,比一切都重要,相反,若押錯注在行將式微的市場上,即使造出非常出色的產品,也難以基業長青。

    如果你問我現在最大的市場是什麼,幾乎可以排除一度非常火熱的「平台」(Platform)相關產品如Airbnb與Uber,它們已呈開到荼靡之像,而且市場整合正在出現。我認為不妨留意人工智能(A.I.) 和機械人(Robotics)相關的科技,因為現今互聯網幾大巨頭包括Google、Facebook、Amazon等,都投放了大量資源在這些產品的研發上,並四出收購有關初創團隊,壯大自己實力。

    當然,巨企手握重兵,可以押注的產品非常廣泛,不能獨斷。小團隊沒有資源作奢侈的大包圍,更考創辦人的眼光與判斷,如果用兵恰當、異軍突起,說不定還有機會挑戰巨人。這就是互聯網創業最刺激的地方。

    ***

    本文2016年10月7日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,此為加長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