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歡迎光臨元宇宙

    web3的人和上一代完全不同,如果用web2.0的思維去理解他們,你肯定無法猜透他們在想什麼。」坐在Café Landmark的阿強,身穿一件全黑連帽衛衣,上面有個獨特的白色骷髗頭像。他面前是一杯微溫的skimmed milk Flat White,他說話的語氣也是不慍不火的。那web3的人到底在想什麼?我急不及待地問。

    「web3的人通常很年輕,最多三十出頭,在現實世界可能是個loser,但在『元宇宙』,他或擁有好幾個CryptoPunksBoredApe,還有數萬個『eth』(ethereum,以太幣)身家和各式各樣tokens。他們在元宇宙富可敵國,是人上人。」阿強一口氣數出連串當下最火熱的名詞,然後頓了一下。

    昨晚在一個Discord平台,一群網民在阿強朋友的社群發颷,就在事情快要鬧得失控之際,阿強憑一個經認證的CyberKongz頭像僅僅說了一句話,立即令那批想鬧事的人噤聲,完全穩住局面。阿強的身份不止從頭像上得到證明,還有他那收藏了各種NFT的錢包,都讓人一目了然,並發揮威懾作用。擁有一些珍貴、罕見的NFT如CyberKongz或BAYC,不僅顯示你的財產,更證明你的眼光和地位。在元宇宙的世界,階級原來如此分明。

    接著他解答我的疑問,「web3的人喜歡嘲笑現實世界中有財有勢的人,尤其來自傳統金融界那些。他們擁有強烈的反叛之心,想改變世界。」

    前不久有個印尼的中學生把自己三年來近1000幅自拍照製成NFT拍賣,孰料竟賣出近百萬美元(執筆時在OpenSea平台的交易額為384個ETH),這樣巨大的成功恐怕連他本人也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。然而這位中學生並不是「英雄」,故事的真正主角是幾個加密貨幣圈子中的年輕KOL如Arnold Poernomo等,他們在自己的Twitter平台吹捧這個可笑的主意,並從點石成金中獲得莫大滿足感:瞧,只要我們唱好,再「膠」的貨色也變炙手可熱!在元宇宙的世界,這幾位KOL就相當於現實中的華爾街大鱷,有能力把各股票價格隨心意舞高弄低。

    說著說著,咖啡涼了,我們離開置地廣場,相約下回再見。臨走前我轉身望了一眼阿強的背影,他已淹沒在中環的人潮裏,以不徐不疾的步伐遠去。此時要從人群中找出阿強很難,但如果你有機會光臨元宇宙,相信一眼就能認出他。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為什麼要買巴郡和NASDAQ指數?

    我不是要改行當投資顧問,只是想用這標題來說明什麼是Barbell Strategy(槓鈴策略),此乃《反脆弱》(Antifragile)作者Nassim Taleb提供的建議,目的是讓我們從不穩定的環境中受益。

    「反脆弱」是一種能力。脆弱的人或事會在危機中受創,但反脆弱的卻能從中得益(參考舊文:為什麼鐵達尼號必須沉沒?)Taleb是個交易員,深明當「黑天鵝」事件如金融海嘯發生時,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會蒙受重大損失、甚至血本無歸;但有一種人例外,就是那些運用「槓鈴策略」,把危機對沖掉的投資者。

    簡單把投資產品分成三類:保本(極低甚至0%損失)、與大市同步(可賺可蝕)、高風險高回報(有可能100%損失)。所謂「槓鈴策略」,就是只投資「保本」和「高風險高回報」兩種極端的產品,而完全忽略中間那些(Taleb的原話是:”a combination of extremism kept separate, with avoidance of the middle“)。選擇「保本」產品,是保障自己一旦遇上「黑天鵝」事件時,可以把損失鎖在某個低水平(clipping the downside);而選擇「高風險高回報」的,則是當市場向對你有利的方向波動時,你的回報可以無限大。記住凡是能在波動的環境中受益的都屬「反脆弱」,所以「槓鈴策略」就是一種反脆弱的策略。

    我認為把「槓鈴策略」完美演繹的例子,就是作家Michael Lewis在其著作The Big Short一書中描述的人物,對沖基金Scion Capital的創辦人Michael Burry(即在同名電影中由Christian Bale飾演的角色)。早在金融海嘯發生前,他已預計美國的房地市場必將崩塌,所以把大部份資金用來投資一種保險產品「信貸違約掉期」(CDS,Credit Default Swap),與「按揭抵押證券」(MBS,Morgage-backed Securities)市場作對沖,並每月付出一定的保費予銀行。結果「眾人皆醉我獨醒」,如他所料,美國樓市泡沫終於爆破並觸發次按危機,在其他投資機構因為MBS爆跌而跌入無底深淵的同時,他卻因為購入CDS而得到史無前例的回報。

    電影導演把上述情景形像化地描述出來。金融海嘯發生前,Michael Burry每月付保費給銀行,他在白板上紀錄基金的每月跌幅,約在-10%左右(把損失鎖在某個低水平);金融海嘯發生之際,市場極度恐慌,大市如無止境地瘋狂下跌,他反而因此獲得超高回報:489%(回報可以無限大)。這就是槓鈴策略發生的作用。

    對個人投資者而言,就好比同時投資「巴郡」和NASDAQ指數一樣。設若你把資金平分到巴郡和NASDAQ中,當美股進入大牛市時,NASDAQ指數升幅勁,你將得到很好的回報;而發生股災時,注重價值投資的巴郡則會受到追捧,即使科技指數狂瀉,你也能從巴郡獲利,不致血本無歸。這就是「反脆弱」。相對而言,如果你並非投資於兩端,而選擇與大市同步的那些,那在牛市時,你未必享受到最佳回報,而在熊市時,你卻有機會蒙受同樣巨大的損失。聲明一下,這是為說明「槓鈴策略」而舉的例子,絕不構成投資建議。

    在事業發展上,也可利用「槓鈴策略」來增加自己成功的機會。比如邊做一份提供穩定收入的工作(如:公務員),同時作出其他有可能一飛沖天,也有可能一敗塗地的嘗試(如:寫個App創業)。相對那些辭職創業的人一旦失敗便「清零」,採用「槓鈴策略」的總算為自己留了一條後路。我也認識一些初創,一方面撥出部份人手接案子,賺取穩定收入維持公司營運,同時另設一小隊研發新產品,冀有朝一日「時來風送滕王閣」,暴賺百倍、千倍的回報。

    相關舊文:為什麼鐵達尼號必須沉沒?為什麼揸的士好過打工?

    (《反脆弱》三部曲之三)

    ***

    本文精簡版同日見刊於《晴報》專欄「創業群俠傳」

  • 《財科暗戰》嘉賓之夜

    周末下午四、五點,晴空無雲,天色正藍。冬日太陽懶洋洋地照著小花園,屋主的愛貓「桃桃」拖著蓬鬆的尾巴從家裏溜出來,蹲在草地上咪著眼看這幾個陌生人。

    他們是LikeCoin創辦人高重建、全球第一位推出華語音樂NFT的陳奐仁香港加密幣influencer李奧、和加密幣交易平台Kikitrade香港區負責人Sky。桃桃並不知道,小花園即將迎來更多客人,他們活躍於香港的加密幣圈子,大部份很年輕,而且全是牠主人的新知舊雨:《財科暗戰》章濤直播室的嘉賓。

    年多前章濤告訴我他有個構思,想自己主持一個YouTube頻道,向觀眾介紹有關加密幣和區塊鏈的知識(他很欣賞比特幣「去中心化」的理念,是個早期投資者)。近年隨比特幣越來越為人認識,公眾對整個加密幣投資市場的興趣也越來越高漲,但章濤覺得,本地大部份有關加密幣的分享平台都過於投機導向,受眾亦似乎只有炒賣的興趣,大大忽略了由區塊鏈技術帶動的這一波互聯網3.0革命,將為世界帶來的顛覆性影響。

    他平時出於興趣,閱讀、瀏覽大量有關區塊鏈技術和加密幣圈子的原始材料(以英文為主),覺得將之消化、分析後,以一般人都聽得懂的語言作解釋,提升港人在這方面的知識水平,不是很好嗎?聽罷他的構思,我當然大表支持,鼓勵他為大家正本清源,孰料他立即把握這機會,以挑戰的眼神盯著問我,別光給予不費勁的口頭支持行不行,拿出行動來吧。

    就這樣,我硬著頭皮和章濤主持了首幾集「財科暗戰」。要知道我可是個徹頭徹尾的區塊鏈/加密幣技術門外漢啊,我連它們是什麼都講不清楚,最多只能充當發問的角色,和在場為真正的主持人提供一點穩定情緒的作用而已。剛開始時,章濤會把他要講的重點一一列出,提早給我看了作準備,甚至把對白都寫出來,然後我們才開始錄影。他是製作YouTube的新手,我是對區塊鏈一竅不通的菜鳥,二人面對鏡頭的失手次數,簡直可以用「罄竹難書」來形容。有時一段十來分鐘的片子要錄一、兩小時,令人十分沮喪。但不管如何,「財科暗戰」就這樣建立起來了。

    不久,累積一定經驗後,章濤不需寫稿就能暢所欲言;再之後,他可自己獨挑大樑;再再之後,他還能做直播、甚至邀請嘉賓參與訪談!不到一年時間,「財科暗戰」在YouTube上的訂戶人數,已超過他訂下的10K目標,執筆時已超越15K了。這頻道不以炒賣為噱頭,卻能吸引這麼多人訂閱,殊不容易。章濤告訴我,曾有幾個訂戶聯袂請他食飯交流,結果出席的都是有相當學識和投資經驗的人,能擁有這些高質素的支持者,令他樂滋滋。他不止一次向我說,開始「財科暗戰」是我一年來做得最好的決定。章濤一方面達到自己「普及教育」的使命,另一方面藉邀請嘉賓分享知識的緣故,結交到一群熱愛加密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朋友,豈不樂哉?如今還能把分享過的知識重新整理、撰寫、結集成書,夫復何求呢。

    夜幕低垂,明月高掛,桃桃受不住小花園的熱鬧,早就躲回房間裏去了。喇叭溫柔地播放陳奐仁手機上的曲單,賓客們仍酒酣耳熟,興緻正高,不過大家都識趣地準備打道回府。不知誰召車後打趣道,人人都在爭車子,把gas fee都搶貴了;另一人接嘴道,定是我給的gas fee不夠高,要等十多分鐘呢。大家熙熙攘攘地,帶笑說著只有加密幣投資者才聽得懂的笑話⋯⋯隨大眾對加密幣和區塊鏈的認知在提升,這情景相信很快會在不同的地點重演呢。

    ***

    本文為章濤新書《財科暗戰》(2022年出版)的序